站在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眺望天津港北支航道,大小貨輪有序停靠,各色集裝箱整齊排列。“隨著自動化、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岸橋、場橋、集裝箱卡車等重型機械變‘聰明’了,各種設備的能耗降下來了,作業效率也大幅提高了。”天津港數字化轉型辦公室技術高級總監李秋男說。
近幾年,天津港集團發力建設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實現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并推出“智慧零碳”碼頭,多項領域走在行業前列,闖出了一條智慧港口發展新路。2021年,天津港年集裝箱吞吐量躍上2000萬標準箱新臺階。今年一季度,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62.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
5G技術賦能
“這些卡車是我們自主研發制造的人工智能搬運機器人,整車重量僅21噸,比傳統卡車輕30%,采用新型磷酸鐵鋰電池,充電1小時即可實現12小時連續作業。”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彪指著港區內一輛輛淡藍色的無人駕駛卡車告訴記者,無人駕駛卡車不使用傳統磁釘引導,而是依托于5G網絡和北斗導航,搭載激光雷達、視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實現避障、超車、路徑選擇等自主決策,運輸集裝箱更安全、便捷。
天津港通過加強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各領域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進行智能化升級后,較同規模傳統集裝箱碼頭人員降低60%,減少集裝箱作業倒運環節50%,作業效率可達到每小時39標準箱。
“今年3月份,天津港集團和華為、中國移動聯合打造的‘5G+智慧港口’項目,榮獲202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互聯經濟最佳移動創新獎’。我們還將繼續打造更多的科技應用場景,引領港口智能化發展。”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信息部副經理劉喜旺說,一季度,天津港集團引航拖輪智能管控系統已經上線運行,助力靠離泊效率平均提升8%。
使用綠色能源
海邊見到白色“大風車”不新鮮,可將風電塔筒和光伏發電板建到碼頭附近,并不多見。
天津港分布式電源并網項目負責人、國網濱海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錢峰介紹,這些風力和光伏發電機于2021年12月15日并網發電,構成智慧綠色能源系統。該系統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并網發電后每年總發電量將達到2330.2萬千瓦時,將節約標煤約734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
通過智慧綠色能源系統建設,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全部設備用上清潔能源。碼頭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設備、生產輔助設備等采用電力驅動,能源消耗百分百來源于“風光荷儲一體化”系統。同時,采用先進能源監測技術,對碼頭各類能源消耗進行實時統計分析,優化工藝和運營,實現能耗進一步“瘦身”。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已成為100%使用綠色電能,且綠色電能100%自產自足的零碳碼頭。目前,該碼頭能耗較傳統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下降17%,實現在能源生產和消耗兩側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孫彪說。
融入協同發展
通過應用新技術,天津港為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貢獻可推廣、可復制的“天津港方案”,也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走進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區的環球滾裝碼頭,許多家用轎車整齊地排隊等待進入貨船。“這里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汽車集散碼頭之一。”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有限公司業務運營部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金浩說,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也是距離雄安新區最近的出海口,更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助力內陸腹地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今年一季度,天津港集團成功開通直航澳大利亞“中澳快航”新航線;海嘉滾裝碼頭正式投產運營,新增50萬輛商品車年吞吐能力;承載京津兩地口岸協同運營功能的天津港最大冷庫群——京津物流園項目完成驗收,新增冷鏈作業庫容6萬噸。
天津港集團物流經營中心多式聯運副經理任俊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天津港集團已開行“齊齊哈爾—長春—天津港”班列,開通“銀川—天津港”一單制海鐵聯運班列,為腹地市場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服務。一季度,天津港海鐵聯運運量同比增長21.6%。
據介紹,天津港集團將繼續全力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零碳港區”,持續提升港口服務和口岸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經濟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 商 瑞)
圖/文來源經濟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