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蔓延,各地防控政策有所收緊,全國至少有28個城市或地區正處于全域靜態管理狀態。
縱觀各地發布的通告,長三角以及吉林省等疫情重點地區,多個城市曾經或正在進行靜態管理,有地區在報告1例感染者時便啟動靜態管理。
上海從4月11起按照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實行“三區差異化管理”,目前已劃定封控區16650個,涉及1187.8萬人;管控區13304個,涉及448萬人;防范區28075個,涉及785.6萬人。有的居民區內部甚至把三區劃分精確到樓棟號,劃一塊清一塊解封一塊。
大范圍封控下,中國的經濟活動在4月份受到沉重打擊,根據World Economics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銷售經理指數從3月份的51.8降至49.2,創下22個月的新低。
這家總部設在倫敦的數據提供商在一份隨附的報告中說,“中國所有的經濟活動領域似乎都受到了影響。4月份中國的商業信心‘幾乎蒸發了’。“
從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疫情爆發對經濟的沖擊已體現在多個行業的發展指標上。
工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較1月份至2月份放緩1.0個百分點。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153037億元,同比增長4.0%,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3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0.9%。房地產開發: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7765億元,同比增長0.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104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29655億元,下降22.7%。(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2021年GDP達到4.32萬億元人民幣,增速8.1%,如果停擺一天,相當于損失118億元,一個星期損失就高達826億元。
從長遠計議,經濟社會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疫情防控進入相對可控時期,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以穩就業、穩經濟,變得尤為現實和緊要。
4月16日晚,上海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666家重點企業列入首批保運轉“白名單”。雖然各區復工節奏差別明顯,企業壓力也不小,但復工這事也實在是耽誤不起了。
抓防疫是阻擊戰,而抓經濟發展則是天然的持久戰。
無論是阻擊戰,還是持久戰,筆者認為,在穩中求進的基調下,復工復產是必然的,但必須以保證防疫為前提,在有效防疫和有序復工復產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實現這兩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針對各地疫情程度不一、管控措施不同的情況,特別是對人員流動的管理差異較大,在復工復產期間,企業可以按需要閉環管理,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不讓封控措施影響日常生產。
素材來源:經濟日報、澎湃新聞、上海發布、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民商傳媒、藍楹會、東方財富Choice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