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5月18日上午,首趟“海南自貿港-南沙港-西南地區”糧油海鐵聯運專列從南沙港南站開出,標志著該海鐵聯運通道正式開通,串聯起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雙城經濟圈之間的物流供應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戰略聯動支點,進一步推動華南、西南以及大灣區協同聯動發展。
據悉,該專列是由廣州港集團聯合海南港航物流、廣州中遠海運物流、廣鐵集團、中鐵鐵龍共同打造,共搭載裝有500多噸糧油,共計20個20尺罐式集裝箱,從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經水運抵達南沙港,隨后以專列形式從位于港區內的南沙港南站發往川渝地區,相較以往通過長江江海聯運的運輸方式節約時間12天左右。
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位置相鄰、文化相近,經濟聯系密切,優勢互補明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和十足的發展前景。
廣州港物流公司總經理和海寧表示,“此次開通這趟海鐵聯運班列,將進一步簡化海鐵、公鐵多式聯運辦理流程、提高作業效率、縮短運輸時長,促進物流行業降本增效,給企業進出港貿易帶來了真正紅利,是助力海南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搶抓擴大內需、消費升級的重要機遇,歡迎廣大企業客戶共同參與進來,共同打造海南自貿港-南沙港至西南內陸區域的海鐵聯運綠色新通道。”
海鐵聯運班列開行線路和頻次快速增長
2022年1月至4月,廣州港海鐵聯運箱量累計完成6.67萬標箱,同比去年增長34.7%。其中南沙港鐵路海鐵聯運箱量于5月14日突破2萬標箱,每完成1萬標箱所用的時間從70天降至26天,南沙港跑出海鐵聯運發展“加速度”。
南沙港南站自開通運營以來,南沙港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的開行線路和頻次均實現快速增長,目前已常態化開行“南沙港-贛州”、“南沙港-江門”、“南沙港-重慶”、“株洲-南沙港”等進出口班列。其中贛州、江門方向班列以進口木材為主,開行頻次由最初“一周兩班”大幅提升至目前“一天兩班”,打造南沙港進口木材疏運新通道。
“湘粵非”通道建設如火如荼,3月22日湘粵飛平臺公司成立,3月28日湘粵飛公司與湖南吉利汽車簽訂國際物流通道合作,帶動“株洲-南沙港”出口班列快速上量發運;渝穗港鐵公司在穩定開行“南沙港-重慶”進口班列的基礎上,積極向成都局申請出口運價下浮支持政策,計劃6月份開行“重慶-南沙港”出口班列。
隨著越來越多的班列線路開通,南沙港將對內陸地區貨物發揮“磁吸”效應,而內陸貨源的集聚也會有效帶動南沙港區班輪航線和箱量增長。
“散改集”班列助力南沙港打造大宗貨類鐵路疏運新通道
2月15日,一列滿載50標箱進口小麥的“散改集”班列從南沙港站發往江西贛州,標志著南沙港大宗貨類鐵路疏運新通道正式打通。
自南沙港鐵路通車以來,廣州港物流聯合南沙糧食通用碼頭積極對接客戶需求,為客戶定制“港到門”“一票制”糧食全程運輸方案,成功申請了南沙港站至湖南、江西和四川等地區的集裝箱糧食貨類鐵路運價優惠,有效降低客戶物流成本。
截至5月14日,南沙港站已累計發運糧食“散改集”班列超2640標箱(6.6萬噸),貨類涵蓋了進口小麥、玉米和高粱等。
此外廣州港物流正密切對接紙漿、鋼材和石英砂等客戶發運需求,充分發揮“散改集”班列安全性、經濟性和高效性的優勢,助力南沙港區打造大宗貨類鐵路疏運新通道。
“穗蓉海鐵班列+中歐班列(成渝)”打通亞歐海鐵聯運新通道
5月13日,裝載來自華南、華東地區生產的VR眼鏡、機械設備等貨值超千萬元的50個集裝箱在南沙港區集結,經南沙港鐵路運抵成都,接續中歐班列(成渝)并發往歐洲地區,成功打通了“穗蓉海鐵班列+中歐班列(成渝)”(南沙港-成都-歐洲)亞歐海鐵聯運新通道。
該通道可充分發揮南沙港和成都鐵路港聯通泛歐泛亞國際貿易通道的橋頭堡優勢,利用穗蓉海鐵班列銜接“一帶”與“一路”的“橋梁”作用,構建亞歐地區物流新模式、新通道、新業態,實現內陸沿海雙向貫通、聯動發展。
廣州港集團將攜手成都港投集團力爭常態化開行“穗蓉海鐵班列+中歐班列(成渝)”,同時積極與重慶、西安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對接,爭取在更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推廣應用該模式。
廣州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州港將提升港站一體化運營效率和海鐵聯運信息系統建設,以港口型國家綜合物流樞紐建設為抓手,整合資源優勢,加強資源協同,提高港口綜合效率,強化‘內引外聯’、串珠成鏈、互聯互通,加快‘樞紐+通道+網絡’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形成覆蓋灣區、輻射內陸、聯通全球的綜合物流網絡體系,提升廣州城市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更好服務國內、國際經濟產業循環。”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妍 通訊員鄒井棋、趙德志、蔡繼波
圖/文來源大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