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里是污水,分明就跟自來水一樣清澈,這水質可以養魚了吧?”智造裝配處劉五店生產基地的技術員陳杼斌驚嘆道。
“沒錯,這個水質檢測過了,養魚澆花不在話下。”設備部技術員賈良飛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說道。
據了解,眼前的這套廢漿處理系統,是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智造裝配處在劉五店投入的全新裝備,其核心就是融合了一套先進的“中水系統”,即智能堿性污水中和處理系統。經過這個系統處理后的污水可以真正“變廢為寶”:實現了混凝土廢漿水的再生產使用和合規排放。經過專業機構檢測,達到了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和工業用水的水質標準。
智能堿性污水中和處理系統
生產基地的固體廢料主要來自清洗攪拌機和罐車產生的砂石和水泥漿。目前行業中普遍是采用專用設備如砂石分離機使廢料中的砂、石得到回收利用,但是由于廢漿水由水泥、礦粉、粉煤灰、外加劑等經與水作用后的產物組成,含有細小的水泥顆粒、淤泥顆粒、可溶解的無機鹽、外加劑離子等,即便采用傳統的壓濾機壓濾后的廢漿水,也具有很大堿性,排放或者做混凝土生產用水,都無法符合規范要求。
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廢漿水的完全利用也被智造裝配處提上了日程。如何將高堿性、高固含量的污水經過處理達到工業用水的標準成了設備團隊考慮解決的頭號難題。
設備部走訪調研了多家同行的污水處理情況,并聯合試驗部門經過多次測試和方案比選,最終敲定了這種新的污水處理工藝:將壓濾機過濾之后的堿性原水由潛水泵抽送到噴淋塔內。經過霧化后,與通入的二氧化碳氣體進行中和反應后排入過渡池,經過沉淀和二次過濾后,生成水和碳酸鹽不溶物,從而得到符合工業回用水標準的清水。
砂石分離機
實現“污水”變“清水”的工藝解決了,設備部團隊還仔細核算了一筆經濟賬。中水系統運行的主要成本為二氧化碳的消耗和設備的功耗,綜合成本大概在每立方米1.7元左右,而工業用水的綜合成本則是它的3倍。折算處理每立方米污水可節約成本近4元,比起工業用水有很大的成本優勢。因此,用二氧化碳綜合處理攪拌站堿性污水既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也有利于節能減排,解決了污水真正回收利用的老大難。
“通過使用來自化工企業廢氣濃縮回收的二氧化碳進行堿性污水中和的過程,能夠將二氧化碳以碳酸鹽的形式轉化,將其回收、再利用”設備部許衛紅介紹道。如此一來,既可以避免使用礦物酸中和產生的弊端,還可以實現全自動化操作,對可持續發展、二氧化碳使用的資源化回用也有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廢漿處理區,攪拌車正在排隊給水箱接水,不遠處還有一臺清掃車正在等待補水沖洗場地……回收處理的廢漿水正慢慢的替代生產基地內的部分工業用水,輸送至每條生產線的養護區、噴淋區、車輛接水區,為生產基地的節能減排注入新的“血液”。
這套系統的投入使用,是智造裝配處從細節處著眼,在節能環保上創新突破,向“污水”要效益的又一次全新嘗試。
來源: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