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21日南通訊 6月16日上午,4000噸級“江海通19”號集裝箱貨輪緩緩進入江蘇通州灣呂四港“2+2”碼頭,它將在這里裝載120個標準集裝箱運往上海。船舶靠岸后,碼頭工作人員熟練地將船上的電纜接入碼頭岸電箱。碼頭岸電系統替代船上的柴油發電機,為船舶作業和船員生活提供電能。
保護長江,對于地處長江出海口北岸的呂四港來說責任重大。啟東市供電公司在呂四港區大力推廣岸電技術應用,服務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并網消納,助力港區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為打造綠色低碳國際港口注入強勁動力。
“供電+能效”體系服務全電智慧港口建設
“電動集卡已到達堆場指定區域,正面吊機就位,準備執行集裝箱堆垛。”6月16日10時,在呂四港區大樓集控室內,工作人員正搖動控制手柄遠程操作集裝箱堆垛。
2021年12月22日,呂四港區“2+2”碼頭正式啟用。作為江蘇省首個全電智慧港口,呂四港將電氣化和5G技術應用于集裝箱卡車、岸橋、軌道吊和堆高機等碼頭設備,實現港口貨物吊裝、運輸和堆垛全電化、無人化。在港口規劃建設過程中,啟東市供電公司依托“供電+能效”服務體系,推動港口將岸電納入建設規劃,并為港口堆高機、集裝箱卡車等運輸設備提供全電化建議和服務。
2021年12月,在啟東市供電公司的推動下,碼頭安裝了兩套岸電電源系統,能同時滿足2艘10萬噸級或5艘1萬噸級集裝箱貨輪靠泊期間的用電需求。今年1月份建成的充電站,能同時為8輛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充電。在全電化技術的支撐下,港口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約4.7萬噸、二氧化硫約3.78萬噸、可吸入顆粒物PM10約2214噸。啟東市供電公司持續為港區提供綜合能效提升、多能供應、清潔能源消納等服務,進一步優化港區用能結構,助推呂四港清潔低碳發展。
消納清潔能源讓港口用能更綠色
“光伏電站距110千伏廟港線僅4.6千米,光伏電站Ⅲ期工程的并網點定在廟港線最為合理。”5月19日,啟東市供電公司發展建設中心員工陸慧泉來到大唐呂四港發電廠,開展廠區Ⅲ期7萬千瓦光伏電站配套送出工程現場勘查。
實現港口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全電化應用場景是一方面,把清潔能源送到港區,讓靠泊的船只都用上綠電則更為重要。2021年3月,啟東市供電公司針對港口用能情況,與呂四港區政府就中遠期用能規劃開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港口特征的綜合能源示范區。
呂四港海岸線長達20千米,沿海灘涂面積8.3萬畝,近海50米高度風力條件適宜,沿海光能、風能資源具有較好的開發價值。2021年2月和12月,大唐呂四港發電廠Ⅱ期1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和華威啟東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到“十四五”末,該地區還將建成142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
“為保障該區域清潔能源全量送出,啟東市供電公司已建成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建設輸電、配電線路共計47.4千米。”該公司發展建設中心主任黃華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們還將在該地區投運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新建輸配電線路189千米,推動清潔能源在港區消納。”
開拓用能領域助力港區用能多元發展
數據顯示,呂四港地區的清潔電能除滿足自用外,還能通過大電網向長三角城市群輸送。根據港區招商引資規劃,到“十四五”末,將有17家國際國內大型企業落戶港區,涉及碼頭重工、建材、儲糧、冷鏈儲存等行業,新增用電需求較大。
今年3月份,啟東市供電公司聯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編制了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綠色供電可行性研究報告,綜合分析“十四五”時期港區能源規劃,探索港區能源資源稟賦,挖掘更多潛在綠能。
研究報告表明,港區東部千萬噸級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蘊藏大量的冷能。為實現冷能回收利用,呂四港政府規劃在“十四五”末建成兩套冷能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可達17.6億千瓦時。此外,呂四港還規劃運用海上風電余電制氫,建設兩個綠氫發電項目,年發電量約6720萬千瓦時。
“天然氣在液轉氣過程中能產生大量冷能。冷能發電是目前冷能回收技術中較為成熟的技術。”啟東市供電公司負責新能源規劃的袁世杰介紹。
啟東市供電公司綜合考慮港區用能情況,規劃建設220千伏茅家港綠色能源變電站,“專攻”清潔能源接入和消納。該公司將搭建“源網荷儲”綜合管控平臺,集成港區供能和用能系統,實現對“風光氣冷”等多種能源的數據采集、分析和監測,為港口合理用能提供策略依據。
預計到2025年,呂四港地區的風電、光伏發電以及冷能和氫能發電的年發電量將達到28億千瓦時。啟東市供電公司將努力建成適應綠色能源供應的網架結構,推動實現港區綠能供給和消費自平衡。(陸愛晶)
圖文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