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平臺貨代公司Flexport一位高管表示,近期市場上的確多出了很多的運力(艙位),但是這并不是因為市場的需求有所降低,主要是因為港口擁堵的情況有所緩解所致。
Flexport 全球海運和貨運負責人 Anders Schulze 在接受丹麥航運媒體航運觀察時表示,有跡象表明,集裝箱運力、艙位情況正在改善。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需求正在放緩。
“根據我們在 Flexport 中看到的情況,(集運)需求并未下降,更沒有如傳說中的掉下懸崖。但(運費)市場有所疲軟的原因,以及我們看到市場上有更多實際可用運力的原因,是因為港口和目的港的擁堵情況有所緩解所致。”
“不過,的確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市場上仍然有一些焦點地區擁堵問題仍然嚴重。”
Flexport的數據表示,疫情期間影響港口的擁堵狀況正在緩慢緩解,這也意味著最近集裝箱的全稱運輸時間有所縮短。
Schulze表示,“我們看到,在某些貿易航線上,從貨物準備日期(貨物預計在供應商處可獲得的日期)算起到目的港的全程運輸時間減少了多達35%。
“目前我們在Flexport平臺可以看到,我們的預定和實際裝載量都處于非常健康的水平,這個數據并沒有下降,我們的booked-to-shipped比率(亦即為立即交貨而發貨的訂單與為未來交貨而預訂的訂單的比例)也有所改善。我認為,這與我們看到的一些市場出現的改善,特別是在亞洲的原產港是同步的。
7月中旬,中國港口協會監測的沿海重點樞紐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4.3%,增速較前期加快,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9%,較前期加快4.8個百分點。同期,沿海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6.1%,其中外貿業務表現強勁,同比增長7.3%。此外,上海航運交易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最新報3230點,總體延續了5月中旬以來企穩回升勢頭。
圖文來源信德海事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