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位于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有“江海明珠”之稱。當快遞與之產生交集,這座城市又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今,南通不僅家紡用品快件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還作為“快遞下鄉”工程的“策源地”,又登上換擋升級后“快遞進村”工程的“新高地”。在黨建引領下,南通“江海小蜜蜂”特色黨建品牌脫穎而出,并創建“江海小蜜蜂”子品牌,實現一縣(市、區)一品牌,在不斷豐富黨建品牌內涵的同時,推動行業各項工作高效落地。
站在新的起點上,南通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姜曉毅表示,將以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級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重大契機,構建江海聯運、空港聯動、長三角一體化的郵政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努力成為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東方明珠”。
快遞下鄉“策源地”
疊石橋地處有“江海門戶”美稱的南通市海門區,以家紡著稱,擁有一條涵蓋“織—染—印—成品—研發—物流”的完整產業鏈。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商和快遞企業在這個南方小鎮蓬勃發展。目前,疊石橋地區吸引了包括郵政速遞物流、順豐、圓通等21家快遞企業入駐,12家快遞企業在疊石橋設立了處理中心。2021年,從疊石橋發出家紡快件5.1億件,支撐產值超2300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正是在南通,“快遞下鄉”萌發,并成為國家級工程。2013年9月,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到疊石橋調研時,通過一件寄往云南省怒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包裹和一次與收件人的通話,關注到偏遠地區農民群眾對快遞服務的迫切需求,啟動“快遞下鄉”工程的設想由此“萌芽”。“快遞下鄉”工程實施2年后即上升為國家工程,成為郵政快遞業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的動力源。短短9年間,我國鄉鎮快遞網點的覆蓋率從該工程啟動時的不足50%躍升至95%以上。
如今,南通海門作為快遞下鄉的“策源地”,又登上換擋升級后“快遞進村”工程的“新高地”。為全力推動快遞進村,南通市郵政管理局通過建立協作機制,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召開三級農村物流節點推進會,借力前行。如今,南通已形成郵快、交快、快快合作等方式“抱團進村”的服務模式,快遞進村率達到96%。如東縣已建成如東縣國家電子商務快遞共配中心并正式啟用,掛牌38家電商服務驛站,實現了村級服務站和快遞服務點深度融合。該縣爭取到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資金160萬元用于“快遞進村”工程,為快遞進得去、立得住、發展好打下了良好基礎。海門區在前期末端共配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升,與村委會合作,推動村級225個網點的鋪設,鞏固快遞進村成果。
快遞進村打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通道,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數據顯示,2021年,南通市農村地區進出港8100萬件,支撐相關產值300億元。
末端共配“樣板間”
南通在推進快遞進村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模式多樣的末端共配網絡尤其引人注目。
每天天不亮,海門區海順快遞共配中心就一派繁忙景象,不同品牌的快件在這里實現自動化分揀,繼而搭載四通八達的高標準交通路網送進千家萬戶,非城區的包裹則通過便捷的鄉鎮驛站和村級驛站進行派送。8時左右,海門區悅來鎮保民村村民黃達芳便來到村部便民超市。她的超市同時也是保民村村郵站、保民村農村物流便民服務點,可為村民提供收寄快件服務——這也是海門區先行先試,打通交郵服務網絡節點,盤活交通場站資源,構建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多方共建共享新機制之后的日常寫照。
海順快遞是江蘇省交郵合作體系下首個領取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末端共配企業,已與5家快遞企業簽署《快遞共配合作協議》,實現了區鎮村三級快遞共同配送,打通快遞服務鄉村“最后一公里”,其創新推出的“交郵合作·快遞共配”模式已在江蘇試點。目前,海順快遞位于城區的快遞共配中心已建設完成,首期開辟了1.3萬平方米分揀場地,可以對全區中通、申通、圓通、韻達等主要品牌快遞實行統一分揀、統一配送,每小時分揀量達4萬件,配備了33輛新能源運輸車輛。與此同時,海順快遞已在全區布局網點329家。其中,一級網點83家、二級網點21家、三級網點225家。
深化交郵融合,打造共配網絡成為海門的一大看點。2020年11月10日舉行的江蘇全省交郵融合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現場會在海門區舉行。當天,與會代表還觀摩了海門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城鄉公交一體化、交郵合作快遞共配相關現場,參觀了農村物流服務點。
如東縣通過對幾家快遞公司進行整合,成立了第三方快遞公司,并對分揀處理場地重新規劃、升級,有效提升了配送效率。該公司還對末端驛站進行升級,將商超零售和驛站快遞業務充分融合,實現便民利企。目前,該公司共建有這樣的末端零售驛站8家,最大的一家每天快件量2000—3000件,商品零售額日均突破1萬元。
如皋市是江蘇省第一批農村物流示范縣市,該市打造的“交郵融合、客貨同網”服務品牌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名單。如皋投資200余萬元將原丁堰客運站和磨頭綜合服務站打造為“交郵融合”示范點,日均處理郵政快遞近2000件,通過6條鎮村公交線路實現共同配送。通過借助郵政快遞平臺,整合快遞上下行渠道,拓展鎮村公交服務功能等方式,實現了公交與郵政快遞業的融合發展,徹底打通快遞進村的“最后100米”。據測算,通過“交郵融合、客貨同網”模式,每件快遞配送成本從1元降低為0.8元,平均每噸配送成本由125元下降至105元。
關心關愛“先行區”
南通市郵政管理局重點抓好關心關愛快遞員工作,持續開展“暖蜂行動”,在快遞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繳納工傷保險等方面為快遞從業人員爭取到實實在在的權益。為進一步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南通還成立了全國首個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
今年年初以來,南通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市總工會、人社等部門及快遞行業協會成立南通市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制定出臺《南通市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工作制度》,并圍繞推進快遞行業企業依法建會入會、簽訂勞動合同、開展集體協商、規范集體合同簽訂、監督內容落實、勞動爭議調處、加大精準服務等方面,協商了2022年推進的10項重點工作,實現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實體化運作,有效推動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工作高質量發展。此舉在全國尚屬首次。
南通市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由市人社局、郵政管理局、總工會、快遞行業協會、快遞行業工會組成,建立了工作例會、定期報告制度,將致力于關注和研究快遞行業勞動關系運行狀況及發展趨勢,建立健全信息溝通和協調處置機制;加強和改進快遞行業勞動用工管理,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完善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快遞行業集體協商指導服務及監督檢查機制;指導快遞行業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活動,探索具有快遞行業特色的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模式,選樹推廣先進典型,積極構建快遞行業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和交流活動,擴大快遞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在全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作者:王宏坤 李祎祎
圖文來源 中國水運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