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攻堅之年,也是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之年。相比內地發達地區,人才要素短缺是制約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因素。尋求并實施更為之有效的引才用才措施、推動深層次的人才體制創新是破局關鍵。建設離岸創新創業示范區,已成為海南人才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
離岸創新創業是一種全新的人力資源開發與使用模式。相對于“檔案遷進來”“戶口落下來”等傳統人才觀,離岸創新創業的人才使用模式,并不要求國內外高端人才離開各自的熟悉環境,從而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和人事關系等制約,是一種環境寬松、要素流動便捷、機會更多的跨境創新創業方式。
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匯聚人才要素。通過探索、實施“島內注冊、島外運營、全球研發”的離岸人才協同創新模式,以市場化手段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配套成熟完善的引才引智、創業孵化新平臺,建立起接軌全世界研發中心、智力資本集聚地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引進來”和更為有效“走出去”,從根本上破解海南建設的人才瓶頸。
二是有助于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研發等工作已經超越空間限制,創新活動在技術與操作層面支持多點、多地、多維、多領域協同研發。通過針對性推進重點產業領域開放式創新,推動主導產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打造立足海南、服務全球的創新資源集聚平臺,有助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三是有助于帶動國內人才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試驗區,海南承載著探索新一輪改革開放重任,是中國全方位開放“新高地”——不僅是投融資、內外貿等方面的開放高地,更是人才的開放新高地。探索離岸人才的創新運營模式,將是海南推行體制機制改革的點睛之舉,有助于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在柔性引才、創業孵化方面中國向世界開放的新標桿,必將極大地助力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甚至對構筑中國改革開放新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構建離岸創新創業示范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并借鑒國際經驗。首先,繼續完善人才配套政策,探索設立“海南離岸人才特區”。建立離岸創新創業人才綠色通道,為離岸創新創業人才提供靈活的住房租賃、醫療、子女入學、短期居留和出入境便利、工作許可、配偶就業、保險、社會融入等方面的集成政策。其次,為離岸創新創業人才精準提供定制化服務,在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廣、融資渠道、上市發債等方面,為柔性創業活動提供服務保障體系;在成果轉化、市場推廣、技術交易、政府采購、收益分配、學術評定、科技交流等方面,確保符合條件的離岸創新創業人才平等享受創新創業方面的扶持和獎勵政策。再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離岸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對離岸創新創業人才及其科研成果,實施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并為成果異地轉化等提供個性化服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世杰)
圖文來源 經濟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