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是現實世界實體或系統的數字化體現?!痹?019年十大戰略科技發展趨勢中,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這樣描述“數字孿生”技術。同年,在航道業務領域,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也首次提出并突破了“航道數字孿生”這一全新技術。
2020年12月,黑沙洲二期工程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組織的竣工現場核查與驗收,同時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形成了系列長江三維可視技術,研發了具備自主產權的長江全河段三維地理信息平臺,并在黑沙洲水道開展了先試先用,一座能模擬河床演變規律和管理航道整治維護的數字空間初具雛形。“黑沙洲是‘數字孿生’技術在航道整治、維護等管理工作中落地實踐的溫床。”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智慧航運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郭濤介紹。
如果將航道比作生命體,那么航道要素則是細胞,從BIM到航道三維可視,再到航道數字孿生的能力提升,就是一個從細胞到生命體的變化過程。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航道監測、分析、維護等全周期管理逐漸實現著“智慧蝶變”。
當前,智慧航運創新工作室正致力于繼續完善已開發平臺,并向著“數據可視、孿生應用、平臺兼容”的目標大步邁進。
“數據可視,即是把數據工程、數據治理所梳理的多源長江航道要素資源,通過數據融合與模型搭建,構建起三維可視長江,再加以數字仿真等技術,讓動態的‘鏡像長江’展現出來。”郭濤介紹道。
“在有了動態復刻的基礎上,利用我們正探索研發的航道分析工具集、水動力學模型、大數據算法等前沿分析手段,傳統航道分析業務便能‘羽化成蝶’,更加精細形象的水、河床、整治建筑物等航道要素三維動態演變分析便能為航道業務管理決策提供更大助力。海事監管、船舶駕駛、物流調度等各類航運應用也能以此為依托,最終實現支撐航運業務的動態預演與科學決策分析?!彪S著向數字孿生建設應用目標的逐步邁進,航道、航運“智慧蝶變”的世界漸現端倪。
目前,長江三維可視階段性成果相關技術發明入選了《交通運輸部2021年度交通運輸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入庫成果》,“航道整治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分析應用”典型案例也從全國509項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第一屆全國交通企業智慧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名單”,獲優秀案例稱號。
下一步,在“數字孿生”技術的支撐下,智慧航運創新工作室將繼續深入開展智能航運領域探索研究工作,為推動長江航道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和有力保障。
作者:全媒記者 楊翼遠 通訊員 郭濤 邵荔佳
圖文來源 中國水運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