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山東頻道
12月17日,一列60節的火車滿載鐵礦石,從日照港石臼港區南作業區緩緩駛出。
裝滿這列火車原本需要兩個半小時,如今只要40分鐘。隨著全國首個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作業區的落地,日照港實現了干散貨碼頭現場人員壓縮85%、人均創利率躍升3.6倍的行業奇跡,為國內港口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
“以前堆取料、裝卸車等系統都要不同的人控制,如今一個人就能完成全部流程。”大宗干散貨綠色智能碼頭建設團隊帶頭人張守波介紹,在傳統火車進行裝車作業時,要先把散貨通過汽車倒運至道邊,再經裝載機裝至火車。人工裝車模式強度大、效率低,對環境污染嚴重,是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沉重負擔,也是國內碼頭迫切要解決的難題。
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點將”山東,建設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港口成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必然選擇。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轉基地,日照港吞吐量已躋身全國沿海港口第六位,其中大宗干散貨占據日照港吞吐量的半壁江山。
基于此,日照港充分展現大港擔當,以全球領先的“5G+數字中臺+AI數字孿生”大宗干散貨智慧碼頭技術為核心,先后實施了堆翻車機無人化、智能堆場協同作業等改造,實現從單機自動化到全流程智能化的突破,整個作業區翻、堆、取、裝等環節全天候自動作業,完全依數據決策。
“城市是港口擴張的支柱,只有讓碼頭各個角落‘無人少人’,才能為城市發展讓渡空間,真正實現國內干散貨碼頭的自動化升級。”張守波表示,建設全國首個大宗干散貨智慧綠色示范作業區,也是繼建成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后,日照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必然選擇。
截至目前,日照港石臼港區南作業區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312%,較傳統作業方式提高4.7倍,港口實現碳排放減少66%。國內首創的港口領域翻車機自動摘鉤系統,能夠實現全自動無人化摘鉤成功率100%,作業效率提升12%。(劉家富 蔣月陽)
(責編:公雪、邢曼華)
圖片源于:pixabay.com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