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沙三期錨定生產經營建設目標任務,持續深挖港口生產潛力,科學統籌配置生產要素,聚力攻堅貨源市場拓展,鞏固擴大既有優勢“存量”,加快形成新優勢“增量”,上半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穩定增長,其中外貿吞吐量同比增長12.43%,為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黨建領航聚力,黨業融合保發展
南沙三期黨委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主題教育,以“拼”的姿態和“搶”的勁頭,沖刺首季“開門紅”、奮戰“雙過半”任務,全盤謀劃、一體推進,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南沙三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能效。
持續深化“五強五化”示范黨組織創建工作,以“領航先鋒”三級行動項目為抓手,立足“項目化管理”模式,促進黨建和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全力唱響砥礪奮進之歌,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奠定基礎。
搶抓市場機遇,提升服務質量
南沙三期充分發揮海鐵聯運、“灣區一港通”和南北物流園功能等樞紐優勢,積極串聯港口供應鏈環節,大力發展“全程物流鏈服務”,搶抓“菜籃子”機遇,做好車厘子、榴蓮等水果品牌港口服務;依托海鐵配套服務,深入內陸湘川渝貨源腹地,提升碼頭綜合服務能力,圍繞深耕基本盤,力促遠近洋航線互補增效,實現外貿箱量逆勢增長。
科學組織生產,釋放提質增效動力
加強與口岸單位溝通,持續優化船舶聯檢流程,強化生產策劃及過程管控,充分挖潛堆場三期新增能力,釋放生產效能;根據貨物集疏港方式、周轉期特點,制定實施專項考核方案,確保生產作業效率穩定提升。上半年,內貿班輪平均橋時作業效率同比提升6.5%,外貿班輪平均橋時作業效率同比提升11.1%。
數字化轉型,賦能生產“新動能”
南沙三期以數字化轉型賦能碼頭安全、高效、智能地運營,升級自動化網絡核心設備,優化主干網絡架構,相繼完成15項碼頭操作系統修改、29項ATEC和TOS系統協同部分功能邏輯優化,持續提高自動化作業調度可靠性。
基于大數據驅動“平臺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技術管理信息中心上線投入使用,采用“全標準、全數據、全周期”管理模式,實現技術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港口安全駕駛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實現水平運輸安全管理模式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預判性管理;上線冷藏箱巡檢系統、駁船泊位智能編排系統,形成一條安全、有序、高效的生產作業鏈,數字化轉型為碼頭生產安全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