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荊門市商務局、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和荊門市交通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代表在廣州港口中心共同簽署《關于共同推進荊門國際內陸港建設暨鐵海聯運通道戰略合作協議書》,就三方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建設荊門國際內陸港,共同打造鐵海聯運通道達成合作共識。
荊門市商務局副局長朱伯藝,荊門市交旅投集團董事長楊詠,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股份副總經理李明忠、股份業務總監孫邦成、股份副總經濟師蒲瑞奎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三方圍繞建設荊門國際內陸港及發展鐵海聯運通道開展合作,為荊門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打造一條便捷、穩定的通江達海的物流通道,降低荊門進出口貿易物流成本,優化荊門投資環境,促進荊門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同時,發揮荊門國際內陸港的輻射功能,拓展廣州港與荊門及周邊地區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的現代物流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朱伯藝表示,荊門國際內陸港作為荊門市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疊加“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漢江經濟帶”戰略的良好地理區位優勢和經濟增長潛力,是推動荊門市建設成為湖北省“區域性增長極”的重要布局。廣州港南沙港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希望能夠對接廣州港豐富的外貿航線和內貿大港優勢,為荊門國際內陸港建立進出口物流通道,協同構建“廣州—荊門”物流發展新格局,為南沙港和荊門國際內陸港的建設發展謀求新機遇。
宋小明詳細介紹了廣東省港口布局和廣州港未來發展方向。他表示,建設荊門國際內陸港、發展鐵海聯運業務,有利于推進荊門現代化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發展,提升荊門市在區域經濟中的戰略地位,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廣州港深耕內陸腹地,增強廣州航運樞紐輻射能力。未來,要在基礎設施能力提升、信息聯通共享、聯運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強聯動,共同推動港口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更好的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州港積極響應國家運輸結構調整發展要求,依托便捷的鐵路進港條件,發達的國鐵運輸網絡,以及先后設立的32個內陸無水港和辦事處,將港口腹地直接深入中南、西南等內陸地區。通過構建“國際班輪航線”+“穿巴支線”+“內陸港辦事處”多元化網絡布局,與船、港、貨及鐵路多方合作打造海鐵聯運公共平臺,形成獨具特色的海鐵聯運運輸組織模式,開通多條鏈接內陸地區的海鐵聯運通道。南沙港鐵路開通以來,廣州港海鐵聯運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進一步提升國家樞紐關鍵能級,強化海鐵資源配置能力,為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答卷。
此外,廣州港已經建成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其中南區南沙冷鏈一期已建成3座冷庫,總庫容22.7萬噸,配備162個冷藏箱查驗平臺,與南沙港區無縫連接,保障進口肉類、果蔬、水產品等冷鏈貨源從查驗到存儲“全鏈條不斷冷”。北區華南物流已建成3座6層倉庫,總庫容25.2萬噸,引入了外運、灣區集拼、美的、嘉里大通等客戶,積極打造普貨集拼中心。發揮南沙港區鐵水聯運集疏運體系優勢,暢通民生物資供應,打造立足灣區、輻射華南、面向全球的高質量物流樞紐。
朱伯藝一行還赴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沙三期碼頭現場調研,全方位了解港口碼頭及后方產業、南北區物流中心和南沙港鐵路等項目情況。廣州港股份生產業務部、物流公司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參加有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