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從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傳來消息,隨著第150萬個集裝箱穩穩地裝上“大豐港海融”輪,南沙四期在投入運行后第一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0萬標箱,提前13天完成集團下達的生產經營任務,交出一份亮眼的“年終答卷”,以喜人佳績為推動南沙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提速提質提效。
黨建賦新能 自動化碼頭起步經營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南沙四期錨定年度目標任務,把主題教育激發出來的學習熱情、工作干勁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各級黨組織圍繞加快推進自動化碼頭竣工驗收和起步經營,深入開展“五強五化”示范黨組織建設、《智匯港》黨建品牌建設、“領航先鋒”工程三級行動項目等特色黨建工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兩個引擎”同向發力,重點破解生產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打通黨建與生產經營相融共進的關鍵節點。
南沙四期黨總支榮獲市管企業“五強五化”示范黨組織,推動完成工程(一期)竣工驗收并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全面竣工驗收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今年以來引進3條新航線,完成班輪作業超過300艘次,吞吐量同比增長超120%;完成與南沙一期、二期對接系統的自主開發及上線運行,實現碼頭間交叉作業數據對接共享,不斷提升自動化碼頭產能。
科技增效能 全流程運行作業效率穩中有升
為保障全流程運行作業有序推進和優化提升作業效率,南沙四期以“奮力打造更高水平的自動化碼頭新標桿”為目標,組建技術優化專項工作小組,自主開發“一中心七平臺”、啟動閘口人臉識別系統、搭建作業承包管理系統等,實現對整個港區的智慧管控。
多次組織召開系統優化提升會、數據庫表空間增長會、生產作業專題會和重點船舶效率分析會等,持續抓好自動化信息系統開發、整改、優化進度,不斷提升系統穩定性和深度智能化。深入剖析生產作業各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薄弱點,開展壓力測試、分類型測試、優化作業流程和設備設施技改攻關等,逐步打通生產作業流程中的堵點卡點。
今年以來,南沙四期完成橋下作業通道變更、IGV智能調度方法優化、軌道吊自動疊箱功能優化等工況優化30多項。以“韓宇淞創新工作室”為載體,持續開展自動化設備管理優化科技攻關,完成IGV定位、提速和防撞系統,軌道吊自動放箱、過街提速和雨天模式,岸橋陸側自動化和CPS系統等運行優化40多項,不斷提升設備運行效率。
強化設備運行監控和管理,設備完好率達99.8%。科技興安以保安全促效率提升,全年完成自動化信息系統版本迭代升級86次,開發主要功能100多項,系統總測試通過率達92.5%,比年初提升了5.9%,班輪平均船時效率同比增長70.22%,班輪平均橋時效率同比增長15.47%。
人才強動能 職工隊伍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南沙四期在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過量化年度考核指標、實施差異化考核激勵、組織技術骨干到國內其他自動化碼頭學習交流等舉措,優化人才儲備和培養體系,激發人才活力。
深化“師帶徒”結對模式,促進職工“成長態”,通過建立責任清單、細化分工等方式培養新員工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分析、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智能操控中心組建了“師帶徒”60對,取得兩種或以上操作資格證書52人,自主培養100多人。深耕建功立業,激發職工“奮進態”,開展勞動競賽3場次,以賽促練、以賽促干,其中5人榮獲2023年“羊城工匠杯”廣州港集團軌道吊遠程操作司機技能競賽前六名。
深入推進第三階段“激勵創新擔當作為容誤糾錯”工作,切實為創新者鼓勁,為擔當者撐腰,“比學趕超追”的干事氛圍濃厚,全年累計獲得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榮獲中國港口科學技術一等獎、廣州市職工發明創新大賽“創新成果組”優勝獎、集團科技創新標桿單位等,為加快港口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