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由中交天航局承建的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開工儀式在江蘇無錫舉行。太湖梅梁湖湖面上,世界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臺船“太湖之星”首次投入使用,每日可穩定清淤5000立方米,并同步在船上實現淤泥壓濾固化。
底泥清淤作為治理太湖關鍵舉措,可以有效削減太湖內源污染,降低氮磷釋放總量,抑制藍藻暴發,減少“湖泛”風險,最終改善太湖水環境。此次開工建設的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位于無錫市濱湖區梅梁湖區域,清淤位置為三山島、閭江口、古竹運河河口等周邊水域,以及梅梁湖湖心區、馬山島東部等片區。工程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模式,將對梅梁湖中度及以上的污染底泥進行清淤和處置,湖區清淤面積約28.9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約834.10萬立方米,工期60個月,其中2024年計劃完成清淤量150萬立方米。無錫市水利局河湖治理和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匡明說:“工程將大幅降低內源污染負荷,減少底泥內源釋放對水質藻情的影響,提升梅梁湖區域的水生態環境質量,促進太湖水環境質量改善,助力打造‘世界級生態湖區’,讓太湖重現碧波美景。”
首次投入使用的太湖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臺船“太湖之星”由中交天航局自主設計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環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領先,是世界首創同類型工程船舶,也是踐行“科技治太”的清淤利器。該智能化一體平臺船由新型智能環保清淤船“太湖浚清1號”、除雜調節船“太湖之星1號”和脫水減容船“太湖之星2號”組成,集生態清淤、淤泥固化和尾水處理等功能為一體,具有作業靈活化、生產高效化、功能集約化、綠色低碳化、管理智能化等技術優勢。據中交天航局項目負責人李大偉介紹,該智能化一體化平臺船在淤泥脫容減量方面全面創新,淤泥固化不再占用土地,在水面即可完成淤泥壓濾脫水處理,“太湖區域沿岸寸土寸金,834萬立方米的淤泥如果在岸上脫水處理,需要占用場地幾百畝,淤泥固化處理后體積減少一半,但也需要一輛泥頭車運輸80萬次,會對城市交通和安全造成很大壓力。”
國家卓越工程師、天航局首席顧問、智能化一體平臺船總設計師顧明介紹稱:“這一裝備的疏浚濃度可達50%以上,是普通環保絞吸船的3倍,屬于‘江河湖庫’領域領先的專精特新船舶裝備,稱得上太湖生態治理的‘新質生產力’。”
從2022年開始,無錫太湖開展新一輪大規模清淤,至2030年計劃用8年時間總共清淤3456萬立方米。太湖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臺船的使用將大大提升梅梁湖區的清淤效率,推動太湖水質持續向好、藻情不斷改善,唱響新時代人水和諧共生“太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