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布《在長三角區域開展船舶檢驗通檢互認試點工作的公告》(簡稱《公告》)明確,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省(市)船舶檢驗機構檢驗的船舶可在區域內就近申請年度檢驗和臨時檢驗,意味著長三角區域內船舶的年度檢驗和臨時檢驗打破了需返回船籍港接受檢驗的傳統檢驗機制,標志著長三角船檢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
《公告》印發當天,在上海海事局的協調下,安徽省船舶“余勤XX”輪在上海市閔行區由上海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對其完成了年度檢驗,成為區域內首艘享受到通檢互認試點便利的船舶。“過去年檢算上等待時間要耗費好幾天,春節期間因為擔心年檢耽誤船舶營運,為了多跑幾趟一直沒有合適機會做檢驗,沒想到這次能在裝卸貨期間在碼頭順便把檢驗做了,真的是又快又方便,節省下來的時間還可多拉一趟貨,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麻煩!”“余勤XX”輪船民說。
據了解,國內大多數船舶在營運期間需每年在特定時期返回船籍港接受船舶檢驗,或由船籍港船舶檢驗機構指派驗船師遠赴其船舶營運地進行檢驗,對船舶而言,檢驗流程復雜、周期長、成本高,對檢驗資源有限的地方船檢機構而言,給船舶檢驗的質量和效率帶來極大的挑戰。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長三角區域船舶流動性逐年增強,獲取更加快速、便捷的船舶檢驗服務成為了區域內船方的普遍訴求。
為了切實解決長三角區域內船方上述“急難愁盼”問題,滬蘇浙皖船檢機構靠前服務,主動作為,特別是在去年,由上海海事局牽頭,協調上海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江蘇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簽署船檢一體化合作協議,在上海和舟山設立長三角船檢一體化工作站,與江蘇泰州站協調聯動、相互賦能,實現滬蘇浙皖籍船舶均可在工作站進行年度檢驗和臨時檢驗,為《公告》在長三角區域內全面落地試制度、探新路,助推區域內全面實現船舶通檢互認。
“長三角區域內通檢互認試點的全面實施,將徹底打破船舶檢驗的地域限制,區域內營運船舶將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最便利的船檢機構進行檢驗,實現就近申請、就近檢驗、就近發證,無須專門耗時返回船籍港接受檢驗,進一步優化了區域內航運營商環境,幫助航運企業降本增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鄙虾:J戮执皺z驗管理處陳杰處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