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裝載5000噸俄羅斯玉米的“運達”輪在渤海灣港濰坊港區順利完成卸船作業并轉運至進境糧食監管倉庫,濰坊港首單外貿進口糧食業務正式落地,這也是濟南海關轄區首船外貿進口散裝糧食,該業務的開展為臨港糧食加工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提供全新助力。
為保障作業順利進行,濟南海關職能處室、濰坊海關與港口聯動響應,抽調業務骨干,制定現場工作方案,實時跟進船舶動態,建立起關港協調機制。濰坊海關主動靠前,積極為港口、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壓縮通關手續辦理時限,指導進口商、碼頭經營單位、船貨代公司開展申報、現場檢查、裝卸、運輸、檢疫處理等全要素桌面推演和實地檢查,僅用1天時間就為港口辦理了糧食檢驗檢疫管理系統注冊登記。在海關的指導下,濰坊港區利用渤海灣港首臺智能化自動取制樣設備高效完成表層取樣工作,大大壓縮了船舶作業等待時間。
2023年,在海關、市交通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濰坊港區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同時憑借濰坊綜保區北區的保稅糧食指定監管場地資質,濰坊港進境糧食業務實現“區港聯動”集群效益和“物流成本+保稅政策”的雙降雙重優惠利好效應,帶動港口周邊糧食加工儲存等相關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近年來,渤海灣港立足《山東省“十四五”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發展規劃》有關要求,搶抓濰坊市糧食物流關鍵節點建設階段重點項目建設的有利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山東港口構建核心競爭優勢戰略要求,與地方政府、企業在加快構建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和“三區互融”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面對國內外糧食市場發展趨勢,渤海灣港積極拓展業務開發思路,上游對接貿易商,下游對接終端用戶,多次走訪、洽談腹地玉米用戶企業,持續引導其關注和利用有關利好政策,并在濰坊海關指導下多次開展座談交流,最終促成業務成功落地。
進境玉米業務的成功開展,為港口腹地糧食加工企業提供了糧食進口新通道,有效降低濰坊市糧油加工業、飼料加工業及養殖業進口糧食的物流成本,對增強港口對周邊產業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