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科技新技術的產生和應用,船舶管理行業將向何方發展,船舶管理行業需要以什么態度來對待新科技,怎樣利用好這些新科技新技術?
倫敦當地時間9月9日,倫敦航運周并期活動之一的由國際船舶管理人協會主辦的第六屆國際船東和船管高峰會議ISSS召開,來自世界頂尖的船舶管理高級管理人以及各行業代表就航運業中新技術的應用和以及船舶管理行業所面臨的諸多新老問題進行了討論。
隨著智能以及數字科技的應用,全球供應鏈已經開始發生改變,而航運業作為貿易的一環也正在迎來并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化。 Intermanager秘書長Kuba Szymanski船長在會上向信德海事網表示。
此外,Kuba 船長還介紹到,航運業還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越來越重的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 而貿易的需求仍然在不斷保持增長,航運業仍承擔著全球貿易最重要的運輸任務。
航運業需要怎樣對待并接受新出現了各種新科技,新技術以及新法規呢?
老問題不斷,新問題不窮
Intermanager主席 BJORN JEBSEN在開場演講中表示,一方面,航運業(或更為聚焦在船舶管理行業)中一些諸如密閉空間“殺害”海員的這類老問題仍不斷的在發生,需要業界共同給出意見和辦法來共同解決。 此外,隨著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以及保護主義的盛行,一些國家的制裁對航運業的制裁也需要引起航運業的重視。 法律法規逐漸“增厚”,我們也看到海員有越來越多的文件Paper Work需要解決。 此外,諸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引入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也產生了另外一些需要值得防范和規避的問題。
新科技技術,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近幾年,船岸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無人船等技術一直是航運業內熱議的話題。 數年過去,航運業到底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這呢?
雖然業內嘉賓紛紛表示,改變是革新的基礎,技術的進步能夠航運業帶來很多積極的改變,新技術新科技的引入能夠使航運更安全,海洋更清潔。 航運業的進步需要我們做出改變,包括思想和行動上的改變。
但今年的眾多大咖嘉賓不約而同的更多的表現出了一種更為穩健和實用主義的態度。
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船管公司之一的哥倫比亞船管公司首席執行官Mark O’Neil就表示,對于船管行業而言,不管是數字化還是智能化,所有的技術都應服務于提高船舶管理質量,為船東提供最好的服務,并為船東節省更多的開支為目的。 簡而言之,所有的技術都應是為優化服務和提高服務質量而服務的。
SOFTImapact總經理Markus Schmitz認為,關于新技術新科技,航運業應該更多的聚焦使用這些“新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癡迷于技術。
他舉例到,此前平衡車誕生時,有人預言其將大大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尤其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并沒有看到平衡車的大規模使用,人們上下班仍然是走到公共車站或者地鐵站。 為什么? 因為平衡車“太復雜”,與其使用平衡車還不如使用滑板車,實際上電動滑板車1916年就有了,而目前也并沒有發展起來。
1916年 , 一名英國女性正在試騎電動滑板車 , 這是她丈夫收到的生日禮物 , 由德國制造
要預見新技術可能給行業帶來改變的同時,航運業更需要走好目前腳下的每一步。
就如同我們人類一樣,應該先學會走,再學跑。
比如在關于船舶“連接性”的討論上,船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Dualog首席執行官 Morten Lind-Olsen就表示,近十年來,陸上互聯網傳輸的速度提高了超過十倍,而船上傳輸速度卻僅有微弱增長。
目的導向,需更注重人的“問題”
技術是為了解決問題,那么問題來自于哪里?
Kuba船長就表示,需要更多的詢問海員的意見(Go back to seafarer),目前所有的新技術也好,科技也好,設備也好,規定也好都是由各方強加給船上,強加給海員,所有的問題也都需要海員去解決。
Kuba船長表示,航運業不同于航空業,飛機駕駛員只管航行起落,飛機到目的地后有專業的團隊來完成檢查,維修,保養,補給等任務,而海員只能靠自己,因此我們應該更多的傾聽海員的意見,而不是一股腦把人工智能、新的法律法規、新的設備............通通扔給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