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海博會”)在深圳開幕。作為海博會的組成部分,10月14日,藍色經濟企業家國際論壇在深圳提前舉辦,開幕式上,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了《2019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簡稱“指數”)。
01 中國海洋經濟去年破8萬億大關
自2015年首次以政府白皮書性質發布《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5》以來,自然資源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繼已連續4年公開發布《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今年,兩部門共同組織編寫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介紹,2018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突破8萬億大關,達到8.3萬億元,同比增長6.7%。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3%,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基本穩定。
根據《報告》,2018年,我國海洋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4.4%、37.0%和58.6%,海洋三次產業結構連續6年保持“三、二、一”的態勢。
海洋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同時,我國沿海地區的北部、東部、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與上年相比分別名義增長了7.0%、8.0%、10.6%。
此外,海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海洋經濟外向型特點愈發顯著。隨著我國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實,貿易伙伴的不斷擴展,2018年,我國涉海產品和海運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4.9%和11.8%。
02 涉海就業人員達3684萬人 漁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實現兩位數增長
同期發布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達到131.3,比上年增長3.2%,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其中,發展水平指數為134.0,比上年增長4.7%,發展水平繼續提高;發展成效指數為128.1,比上年增長3.4%,發展成效穩中有進;發展潛力指數為130.9,比上年增長0.9%,發展潛力進一步增長。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介紹,2018年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高于同期海洋經濟增速3.7個百分點。同時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1.3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6%。
拉長時間線來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保持穩定,從2011-2018年海洋經濟增速來看,海洋經濟增速呈現緩中趨穩態勢,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止跌回穩。另一方面,民生得到持續改善,2018年涉海就業人員達3684萬人;沿海漁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實現兩位數增長,每萬人海洋公園面積達3.8公頃,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態空間。
指數顯示,我國海洋科技創新投入增長迅速,產出成果持續增加,2018年重點監測的海洋科研機構中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上年增長19.2%,專利授權數量超過3700件。同時,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一步改善,2018年各類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的比重增加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