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
以廣州港集團為運營主體的
“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項目
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人民網、交通運輸部網站
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
10余家媒體及網絡平臺進行了報道
人民網
交通運輸廳
南方日報
廣州港、國家物流樞紐
成為了高頻點擊詞匯
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有何優勢?
在打造國家物流樞紐中有何發展和定位?
馬上解密
一個焦點
以廣州港集團為運營主體的
“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項目
兩個布局
空間布局
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是以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南沙港區為載體,核心范圍包括已建成的南沙一期、二期、三期碼頭,江海聯運碼頭,南沙保稅港區的港口區和物流區,囊括正在建設的南沙四期碼頭和國際通用碼頭、南沙國際物流園,及配套的物流園區及臨近的駁船泊位,構成2149.5公頃的區塊化范圍。
功能布局
南沙二期、三期碼頭從事外貿集裝箱業務,南沙四期工程聯合南沙一期碼頭形成規模化的內貿專業集裝箱港口;保稅港區集保稅港口作業、保稅物流為一體;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定位為建設臨港分配樞紐型冷庫功能的綜合性冷鏈物流基地,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定位為建設具有鐵路集裝箱站場的普通貨物物流園區。此外,江海聯運碼頭和國際通用碼頭將承擔重要的江海多式聯運樞紐作用,分布在二、三期碼頭的集中查驗中心提供內外貿商品的查驗服務。
三大功能
裝卸倉儲基礎功能
多式聯運、保稅物流、信息服務等樞紐功能
產業融合、創新賦能等特色功能
四大優勢
位置優: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
南沙港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輻射大灣區的14個城市,具備較為完善的構建現代港口集疏運系統和多式聯運體系,并逐步形成以南沙港區為核心,與公路、鐵路、內河等運輸方式銜接協調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
腹地強:背靠珠三角產業集群
南沙港的腹地經濟廣闊,背靠珠三角厚實產業基礎,有六個千億級工業產業,工業體系完善,35個產業門類,產業密集。珠三角的產業集聚區所產生的巨大物流需求將支撐了南沙港的發展,而將南沙建設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不僅可以帶動南沙區產業,還能服務廣州產業,甚至輻射整個珠三角產業。
潛力大:土地資源充裕,可建50多個大型深水泊位。
南沙港區2004年投產,2018年集裝箱作業量達1557萬TEU,年平均增長100萬TEU。南沙港岸線資源、土地資源充裕,可建50多個大型深水泊位,龍穴島面積6500公頃,全部用于發展物流,可以將龍穴島建設成為“港口型物流島”。
功能全:具有物流集散、保稅、國際分撥、產融結合、多式聯運等功能
具有物流集散、保稅、國際分撥、產融結合、多式聯運等功能;通過海運外聯世界各地,通過公路、鐵路、水路內聯珠三角、泛珠三角以及廣大內陸腹地;現代智慧港口,結合了物聯網、互聯網、全球定位、智能控制、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南沙四期工程將實現可視化、無人化、全自動作業管理。廣州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區目前已建成倉庫面積40多萬平方米,吸引包括卓志物流、嘉誠國際物流、合捷國際供應鏈等大型物流企業,京東、唯品會等跨境電商(公司)等30多家企業進駐,開展保稅倉儲、國際轉口貿易、國際采購分銷配送、國際中轉、生產加工、港口作業、國貨出口復進口、轉關等多種業務。
五大定位
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一帶一路”重要國際物流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
華南江海公鐵多式聯運示范基地
華南服務貿易創新平臺
借助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將廣州港南沙港區打造成華南多式聯運(水水中轉,海鐵聯運)示范區和東南亞地區對接泛珠三角地區、西南地區的海鐵聯運樞紐,進而成為連接中東歐地區最佳銜接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