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19世界海事大會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召開,大會以“新時代、新科技、新海事”為主題,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海事界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代表和企業家等400余人出席會議。
本次大會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準,由中國航海學會、上海海事大學聯合主辦。大會共包含13場論壇,100余個主題演講,內容涵蓋世界海事經濟論壇、航運與管理、智能船舶、海事管理、海事法律、海事能源管理等領域的熱門話題和重大進展。
在20日下午舉行的諾貝爾獎大師論壇和主題論壇上,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ric Maskin博士和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Smoot博士分別以“區塊鏈的優缺點”和“藍色海洋經濟”為主題獻上精彩的主旨報告。隨后的論壇上,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技術合作司副司長Chris Trelawny、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瑞典海事局局長Katarina Noren、丹麥德勤全球運輸以及全球航運和港口主管Casper Ryborg、中國船級社總裁莫鑒輝、澳大利亞皮爾巴拉港務局首席執行官Roger Johnston共同參與,就熱點議題發表演講。
會上,還發布了《2018南海航行狀況研究報告》,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黃有方正式對外發布研究報告,中國航海學會常務理事肖英杰詳細介紹研究報告主要內容。
在高端對話環節,英國航海學會首席執行官John Lloyd、美國軌道通信公司AIS銷售總監George Best、芬蘭交通與通信局首席顧問Marko Rahikainen、世界海事大學副校長馬碩博士共同參與,圍繞“海事行業的的數字化轉型與發展”進行交流對話。
大會著眼全球海事領域的學術科技的新發展、新進步,旨在通過多方努力,不斷吸引和聚合海事事業發展資源,積極打造行業特色突出且學術科技內容豐富專業的交流展示互動平臺。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表示,隨著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以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科技的應用,航運業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存在一定挑戰,此次大會的舉辦,將促進國際海事的開放化、規范化與升級轉型,加深國際海事的互利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航運產業在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煥發活力,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