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更是從陸地延伸到海上。從全球規模最大和單機平均作業效率最高的自動化碼頭,到全球領先的“大智號”智能散貨船、全球規模最大的船舶自動識別和船舶交通管理網絡,再到即將建成的全球覆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正在為我國智能航運發展鋪路。
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七部門發布《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為智能航運未來30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智能航運?為何要發展智能航運?我國智能航運發展現狀如何?還有哪些短板要補?《工人日報》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率先實現智能升級才能占領高地
智能航運將打造新的大航海時代,智能自動、無人駕駛的自主航行船舶將是海運業的主要力量;智能化、無人化港口將是全球集裝箱樞紐港的標配;大數據、網絡化航運模式將成為主流;數字化、智能化港口監管和服務,將為航運企業運輸決策、船舶航行安全、海事監管、政府水上應急等提供全方位、實時、精確、便捷的支撐。這是10月25日第二屆“新時代大航海強國夢——智能航運與創新發展”峰會上發布的《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描繪的未來智能航運的圖景。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國際海事組織海事大使徐祖遠表示,作為一種航運新業態,智能航運將傳統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航運生產環節更經濟可靠、日常運行環節更安全環保、監管和服務領域更智能高效。
談及港航業未來的發展,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認為,以往“規則促進行業發展”的模式正逐步轉向“技術推動規則改變”。
在一些專家看來,智能航運是全球海運產業突破發展困境、重塑未來格局的引爆點,誰能率先實現智能航運新技術、新模式、新制度的戰略升級,誰就能夠占領高地。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二級巡視員曾暉分析說,智能航運國際規則和標準已成為各國爭取新領域的制度性話語權、維護國內產業利益的“主戰場”。積極探索智能航運發展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模式”,是我國爭奪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轉變以往在國際規則制定中跟隨追趕角色的大好機會。
我國智能航運發展的元年
面對全球航運業發展的前沿趨勢,《意見》為我國智能航運發展畫出藍圖:到2020年年底,我國將基本完成智能航運發展頂層設計;到2025年,突破一批制約智能航運發展的關鍵技術,成為全球智能航運發展創新中心;到2035年,較為全面地掌握智能航運核心技術,智能航運技術標準體系比較完善;到2050年,形成高質量智能航運體系,為建設交通強國發揮關鍵作用。
9月印發實施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也提出,廣泛應用智能航運、自動化碼頭等新型裝備設施。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說,智能航運是我國推進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
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是我國智能航運發展的元年。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在智能航運的多個關鍵領域都獲得突破性進展,甚至實現“全球首發”。比如,中國船級社繼全球首次發布并實施《智能船舶規范》后,又于2017年底發布《無人水面艇檢驗指南》(2018);“大智號”成為全球首艘通過中國船級社和英國勞氏船級社雙重認證的智能船舶;珠海啟動建立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
曾暉認為,這些突破性進展得益于我國龐大的航運、造船等產業基礎和規模優勢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多領域的科技實踐能力。
《報告》則指出,作為下一風口的智能航運,將成為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
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徐祖遠認為,新舊動能之間成功轉換、智能航運的全面實現并非坦途,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
盡管我國在智能航運的某些領域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但是姜明寶直言,必須充分認識推進智能航運發展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仍然亟待突破,部分重要裝備和元器件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先進技術在智能航運各核心要素中的應用也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智能船舶是智能航運的核心要素。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也表示,共性技術、基礎部件和配套、關鍵系統供給能力不足,是船舶智能化發展的薄弱環節。
對此,中國船級社總裁、黨組副書記莫鑒輝呼吁,進一步打破行業界限,整合各方優勢,從技術基礎、技術應用、業務邏輯、服務模式、法律法規保障等多方面擁抱新變化,共享新成果。他建議,建設共享平臺,對新技術加以全面的孵化和測試,以點帶面、以強帶弱實現更大力度的、更高站位的協同發展。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楊華雄表示,企業是智能航運發展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建立智能航運發展開放式合作機制。不過,他提醒說,要注重實用價值,培育航運發展新業態,找到拳頭產品,避免盲目地“一窩蜂”。
談及智能船舶發展的重點問題和發力點,交通運輸通信信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俊認為,應建設安全可控的多網融合寬帶衛星通信系統、自主的全球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