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2019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高級海事論壇——船舶與海工配套設備技術論壇在上海舉行。智能船舶成為嘉賓們探討的熱點話題。
中國船級社(CCS)科創試驗中心副主任蔡玉良表示,全球智能船舶處于探索和發展的初級階段,智能船舶的定義、分級分類尚未統一,智能感知等核心技術尚未突破,智能船舶標準體系、測試與驗證體系亟待建立,智能技術工程化應用十分有限,相關國際海事公約法規研究剛剛起步。因此,在發展智能船舶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安全問題、法律責任、海事規則等,數據資源需要相應的規則約束,公約規則需要進行相應修訂甚至建立新的規則。
One Sea聯盟及DIMECC公司生態系統負責人佩伊維·海科拉認為,目前,所有研發自主駕駛的公司還未做到無人駕駛,都在自主技術階段進行研究,而節約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是海事業務使用自主技術的推動力。因此,One Sea聯盟在情境感知技術、碰撞防控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
中船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吳朝暉指出,數字孿生技術、柔性控制與驅動技術、先進的感知技術和基于云端的智慧計算將是影響智能發動機的關鍵因素。下一步,船用智能發動機將解決分類分級、設計及標準化、示范與船舶集成、云端化等問題,朝著網絡化、信息化、無人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