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和國際能源署(IEA)在京共同舉辦了“天然氣市場形勢與安全供應”報告會。IEA在會上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在能源加速向低碳清潔化轉型的背景下,全球天然氣供需將穩步增長,亞洲將繼續引領天然氣需求增長,美國則將引領全球天然氣供應和出口增長。在可再生能源的競爭下,天然氣發電的消費量增長將放緩。
圖為報告發布會現場的圓桌討論交流·問答環節
天然氣供需穩步增長
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創新高,同比增長4.6%,為2010年以來增長最快一年,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量的45%。
“中國和美國是這一增長的主要推動者,經濟增長、‘煤改氣’以及天氣因素是推動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盜EA天然氣、煤炭與電力市場部主任彼得·弗雷澤(Peter Fraser)說,“但這種強勁增長不會是常態,預計到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將以年1.6%的速度增長,增速恢復到2017年前的水平。”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表示,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全球天然氣消費繼續保持3%以上的增長,增速雖低于2018年,但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
從消費地區來看,在中國天然氣改革的推動下,亞洲成為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關鍵區域。報告預計,到2024年中國將占全球天然氣需求量的40%以上,但屆時中國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率將放緩至8%。
從全球供應端來看,美國將繼續引領全球天然氣供應增長。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天然氣產量同比躍升11.5%,為自1951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率,也是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最大貢獻者。
報告預計,隨著頁巖油氣產量不斷擴大,到2024年美國天然氣年產量有望超過1萬億立方米,屆時美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將成為天然氣增量出口的最大來源。
天然氣發電備受關注
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清潔化轉型的背景下,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之間的博弈備受業內關注。
弗雷澤說,在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的競爭下,預計天然氣發電的消費量增長將放緩,但發電仍是天然氣重要的使用方向之一,預計到2024年天然氣發電將占天然氣總需求的近40%。
據了解,天然氣發電運行靈活,啟停時間短,調峰調頻性能突出,能夠有效彌補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等問題,是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的重要路徑之一,但目前中國天然氣發電仍面臨政策環境不完善、發電成本較高、缺乏經濟競爭力等挑戰。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目前發電用氣在中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中的占比約為20%,顯著低于全球40%的平均水平;天然氣發電在中國電力供應結構中的占比為3.2%,遠低于全球23%的平均水平。
為促進中國天然氣發電產業發展,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研究專家樊慧建議,國家層面應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天然氣發電基調;建立合理的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推動大型燃氣電廠直供,降低中間環節供氣成本,建立產業上中下游合作機制,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長期來看,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空間較大,在政策推動情景下,預計2035年中國發電用氣量將達到1700億立方米,發電將成為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量最大的行業?!狈垲A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