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大連市政府口岸辦與大連海關聯合發布,大連水運口岸自2019年12月17日起正式全面推行提貨單電子化。這是今年以來大連水運口岸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和通關物流效率推出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是躋身國內第一批正式實行提貨單電子化的水運口岸。
市政府口岸辦會同大連海關等相關單位結合大連口岸實際,制定了加快推進提單電子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今年相繼完成“海關歸類智能導航”服務體系、“歸類一指通”APP、商品條碼申報、查驗時效輔助作業系統,實現了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和放箱單無紙化。同時,與大連口岸物流網公司合作同步啟動電子放貨平臺研發工作,于今年7月1日上線試運行。將電子放箱、碼頭受理中心各環節數據整合共享,實現大連口岸進口提貨全流程電子化操作。
全面實行提貨單電子化后,通過電子放貨平臺優化設計各環節業務流程,可實現提前交單、線上換單、提貨單電子化以及在線流轉,并借用電子加密技術手段實現實名備案管理功能,可為數據流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保障,進而徹底解決傳統紙質提貨單作業方式所造成的換單繁、跑單忙、提貨慢等問題,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路”的設計目標。提貨單位只需登錄賬戶輸入信息,即可輕松完成進口換單業務,同時,還可以一覽進口提貨各個物流環節的實時動態,不僅大大縮短了提貨時間和貨物流轉周期,同時也極大降低了企業人工與物流成本。據初步測算,通過實行提貨單無紙化放行,企業無需再將紙面提貨單送至碼頭,可為客戶節省約1300余萬元/年的交通燃油費用;船公司、企業、碼頭的人工成本可節約7000多萬元/年;紙質提貨單的制作成本可節省約40余萬元/年;每票進口貨物的提貨時間可縮短至3個小時,大連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又進一步壓縮。設備交接單、提貨單等三大單證的電子化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原產地證、兩步申報、船舶噸稅等國家標準版功能的陸續投入使用,標志著大連水運口岸迎來口岸物流環節的“無紙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