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拖車駕駛室里的智能終端,指揮司機分毫不差地將車停在橋吊吊具下;高空橋吊駕駛室內也有一個終端,清晰顯示要裝卸船上的哪一個箱子……昨日,在海天碼頭,這一作業場景令世界知名航商代表豎起大拇指。這套智能化的裝卸平臺系統,標志著廈門港“智慧港口”建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智慧港口”建設的目的,是增強港口綜合競爭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同時也將助力建設“四個一流”港口和交通強國——昨日,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旗下的海天碼頭上線試運行的“集裝箱船舶智能裝卸平臺”,就是“智慧港口”的代表性項目。
“集裝箱船舶智能裝卸平臺”的開發初衷,是為了解決傳統碼頭岸邊作業模式下成本高、安全管理難度大、存在效率瓶頸等問題。“舉例來說,之前的岸邊作業,需要現場工作人員對拖車進行指揮對位、通過對講機與橋吊司機進行作業指令的溝通、人工核對裝卸箱信息和查驗箱體,需要多崗位人工配合。”海天碼頭相關負責人說,這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可能誤操作等問題,人工作業條件比較差、管理復雜。
智能裝卸平臺帶來根本性變革——通過激光定位、圖片文字識別等數據采集技術,以及大數據、智能算法、實時智能交互,一系列人工作業流程被智能系統替代,實現“一對多”人機作業,岸邊現場工作人員可減少50%、提高安全系數,且未來岸邊作業效率將有望提升10%以上。“在我公司掛靠的全球港口中,廈門港的這一系統先進、安全、高效、可靠,令人印象深刻。”一位船公司代表說。
廈門港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具備極強的可推廣性,為傳統碼頭智能化升級改造提供寶貴的技術實踐經驗,對推動港口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動“智慧港口”建設,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設備遠程控制、智能閘口等項目一一落地,智能化逐步貫穿港口生產的全領域全過程。接下來,該集團將發揮國企優勢,進一步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等先進技術應用在港口生產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綠色生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