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復綠后的青山區江灘
武漢,因水而興,因港而盛。進入新時代,武漢站在了“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的結合點上。正加快建設新一線城市的武漢,更加需要長江水系的滋養與助力。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辦,肩負重任的武漢港航管理局,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全市矚目的“雙評議”從一個側面打出了高分。在今年全市“雙評議”覆蓋面更廣、標準更高、要求更細、考核更嚴的背景之下,武漢市港航局成立工作專班,責任落實到人,堅持每周一評比每月一通報。今年以來,錄入事項14604件、掃碼事項11009件,群眾回復評論11362件,滿意率99.98%,努力營造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武漢港航管理局負責對全市地方航政、航運、航道、港口及水運行業實施統一管理。“今年大事多、要事多,特別是國慶70周年和軍運會都集中在10月,對我們的全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局持續推進“雙評議”實效與港航海事業務的雙融合雙促進,圓滿完成“迎大慶、保軍運”水上安全保障工作,水上船舶安全面達100%,累計拆除銷號非法碼頭300余個,騰退岸線30余公里,復綠灘地面積600多萬平方米……一系列雙融雙促實效讓武漢港航管理高質量發展亮點紛呈,為共抓長江大保護 、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著沉甸甸的“港航力量”。
水運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面開啟
2019年,湖北被國家列入“交通強國”首批試點省份。武漢作為湖北省水運最發達的城市,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國家重托和使命擔當。
航道通達聯網
武漢至安慶長江航道整治工程進展順利,工程建成后,萬噸級船舶可常年通達武漢。漢江蔡甸漢陽閘至南岸嘴段航道整治工程加速推進,工程量已完成75%,預計2020年全面完成,屆時漢江蔡甸漢陽閘至南岸嘴段33公里航道可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
港口提檔升級
每月召開港口建設項目推進會,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難題。和潤物流二期、武漢雙柳基地3#碼頭開工建設,武漢金控糧食物流碼頭、龍欣物流碼頭項目完工,武漢船舶交易服務中心基本完工,中部首個功能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場建成,中遠海運集裝箱碼頭、陽邏港區三作業區一期續建工程、長久物流汽車滾裝碼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武漢航運市場要素進一步完善。
港口提檔升級
進一步支持推動江海聯運、江海直達、中歐班列鐵水聯運發展,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一期9月上旬接受交通部、國家發改委部級驗收,今年鐵水聯運量預計可突破4萬標箱,同比增長30%左右。“上海—武漢—川渝”“上海—武漢—陜西和新疆”兩條雙向物流通道運營良好,從上海、武漢到成都,鐵水聯運比純鐵路運輸每個標準集裝箱成本下降500元。陽邏港區鐵水聯運二期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預計年底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的良好發展為武漢水運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1—10月份武漢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6.3萬TEU,同比增長7.2%,其中內貿箱56.6萬標箱,同比增長14.2%。
生態長江建設馬不停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江黃金水道聯結上下游、溝通全世界,帶來了貿易流通的極大便利,同時給沿線水域的生態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12月15日,全市召開動員大會,要求在軍運會前打造長江主軸核心亮點區塊,目標是“一無一化一提升”(即核心區無貨運船廠碼頭、公務旅游碼頭集約化運營、城市濱江生態景觀明顯提升)。核心區103個碼頭、189艘躉船,全部進行拆除、整合、集并。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全體武漢港航人克難攻堅,完成核心區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完成率達100%。
嚴防非法碼頭死灰復燃,武漢市港航局采用無人機對長江漢江武漢段岸線資源進行航拍,動態監控,嚴格落實港口碼頭岸線巡查制度,9個巡查組每日巡查并匯總上報,今年累計巡查6000余人次。
強化港口岸線資源管控,對武漢長江漢江岸線進行了全面普查,編制了長江、漢江岸線清理圖冊,摸清了岸線使用的現狀,起草《關于加強全市港口岸線管理的意見(送審稿)》。
積極推廣港口岸電設施建設,陽邏集裝箱港區立著一排岸電箱,一條條電纜從這里伸向靠泊的船舶。正在給船充電的船民陳先生,掰著手指說起使用岸電的好處:和燒油比費用省一半,沒有黑煙,沒有噪音,電壓還穩定。
目前,武漢港范圍內集裝箱碼頭和滾裝汽車碼頭岸電設施配置率100%、3000噸級以上客運碼頭岸電設施配置率50%以上,花山港、和潤物流、金口重件、安吉物流、中基通用、航科物流碼頭等大型港口企業全都安裝和使用了岸電設施,全市112條船舶已安裝船用電纜接頭、可成功使用岸電。
加快推動船舶污染防治,武漢市地方水路運輸企業投入市場運營的400總噸以上的船舶安裝生活污水處理器率為100%,梁子湖等轄區船舶清潔能源改造取得突破,東湖小型船舶亂象得到根治,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單制度順利實施。漢江武漢段船舶防污應急設備庫建設和武漢化學品洗艙站將在年內開工建設,有效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應急反應能力,為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迎大慶、保軍運”萬無一失
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盛大舉行。歡樂的海洋背后,公安、海事等多支“鐵軍”密切配合,日夜堅守,為軍運安全“護航”。
“保軍運安全既是一場能力大考,更是一場政治大考、作風大考;既是一次使命之戰,更是一次榮譽之戰。我們必須舉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全局動員、全力以赴,堅決打贏這場攻堅硬戰。”武漢港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全市重點港口,成立5個由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和專家聯合構成的督查組,出動200人次,檢查危貨企業30家、隱患近100條,并確保限時整改。嚴格保障港口、錨地、場館周邊水域空氣質量,重點港口碼頭(陽邏、花山港區)實行限時錯峰生產,港口裝卸作業量較平時減產50%。對軍運會重點場館區域(楊泗港大橋至白沙洲大橋段)躉船及停靠船舶實施管控,拆除臨時碼頭1個,遷移躉船2艘,驅離停靠船舶10余艘次。
在漢江武漢段,調集58名執法人員、11艘公務船艇,設置上下游管控點、區間管控點、應急備勤點共8處,共對221艘次船舶入漢開展專項安檢,完成了非管控船全部實施專項安檢、受管控船嚴禁進入核心區的管制任務。
在保障賽事水域水上交通安全方面,東湖海事處、黃陂區港航海事處、江夏區港航海事處先后出動海巡艇145艘次,人員573人次,安全保障東湖、木蘭湖、梁子湖等水域游泳、帆船、海軍五項、鐵人三項等涉水比賽項目,順利完成保障任務。
關鍵時刻顯擔當,功在平時強監管,安全是一項長期一以貫之的系統性工程。武漢港航海事人苦練內功,時刻繃緊安全弦,扎實開展“百日行動”“亮劍行動”等專項行動,成功戰勝漢江秋汛,保障了7·16國際渡江節、世界郵展等重點時段安全,連續80個月無責任上報事故。
科技助力港航海事業務提效率
視頻監控系統、流速預報系統、遠程監控系統、北斗定位系統、電子航道圖APP、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近年來,武漢港航局運用眾多科技手段,分析及督導并重,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科技信息化建設加速。
目前漢江武漢段航道已全面建成航道視頻監控系統,75公里航道可全程實時監控。同時,漢江河口匯流區流速預報系統,將以地理信息、河流信息、歷史水文信息及實時水情信息為基礎,根據數學計算模型,借助其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達,圖文并茂滿足船舶航行安全分析輔助決策的要求。
全市危化碼頭遠程監控平臺基本建成,12家重點港口企業視頻全部接入平臺,工作人員坐在監控室點擊鼠標,就能看到碼頭作業情況。
江漢一橋內河水上“電子卡口”系統為過往船舶精準畫像,通過AIS、雷達、視頻監控、激光掃測等技術手段輔助判斷是否超載、封艙、船名標識是否規范等,并自動預警轉交現場執法人員,實現對進出漢江的各類散雜貨運、危化品、砂石等船舶100%源頭管理,保障漢江通航安全。
漢江75公里電子航道圖APP已上線試運行,打開電子航道圖,可以顯示航道水深、淺灘、臨河建筑物、障礙物、錨泊區等信息,還可以通過AIS信息實時顯示航行船舶位置和動態,船舶駕駛員可借助這些信息,優化航路設計,降低運輸成本,同時也大大降低安全風險。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雙評議’實效為引領,推動‘互聯網+水運’建設,持續開展‘平安水域’‘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全面完成漢江武漢段50噸溢油處置能力防污設備應急庫和青山區武漢水上化學品洗艙站建設;加快推進船舶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各項業務工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武漢,筑起一道水上綠色防線。”武漢港航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