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長航局提出到2035年建成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體系,將長江航運打造成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內河水運綠色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提出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基礎設施規模質量、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
長航局提出將《綱要》各項要求落實到加快構建現代化長江航運體系之中,高質量譜寫交通強國建設長江航運新篇章。到2035年建成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體系,長江航運發展水平居世界內河先進行列,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長江航運體系,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長江航運在世界內河航運居于領先地位,為全面建成交通強國和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7月,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于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長江航運綠色發展、順暢發展、創新發展、安全發展、健康發展五個方面20項重點任務,將長江航運打造成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內河水運綠色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和有力保障。
2、長航局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取得新成效。
作為全國第一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單位,長航局黨委組織系統1154個黨組織和14431名黨員自上而下深入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在開展主題教育中,長航局黨委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始終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精準把握根本任務、總要求和具體目標,時刻同黨中央安排部署對表對標、與部黨組最新要求對接跟進,緊密結合實際,突出長航特色。通過開展主題教育,理論學習有收獲,知行合一能力得到了新提高;思想政治受洗禮,堅定踐行“兩個維護”得到了新增強;干事創業敢擔當,推動長江航運改革發展取得了新業績;為民服務解難題,為民謀利為民盡責踐行了新舉措;清正廉潔作表率,培育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實現了新進步。
3、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達29.3億噸,再創歷史新高。
2019年,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達29.3億噸,同比增長8.9%,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31.6億噸,同比增長11.3%,三峽樞紐貨物通過量達1.48億噸,均創歷史新高。
各項數據的不斷刷新,得益于長航局推進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各項舉措的落實。一年來,長航局持續優化運力結構,深入推進船型標準化,嚴格控制新增運力;不斷加強運輸保障,大力發展江海聯運、鐵水聯運;不斷深化服務港航企業的各項舉措,持續開展“春暖行動”,出臺實施了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港航企業發展活力的10項工作措施;持續加強運輸市場監管,對32家企業開展檢查,對發現的100余個問題進行網上公開通報,并督促整改落實。
4、長江干線水上聯合搜救演習在重慶涪陵水域成功舉行,一大批高新技術和裝備首次集中應用。
11月15日,由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長江航務管理局、重慶市交通局、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9年長江干線水上聯合搜救演習,在重慶涪陵旗碼頭水域成功舉行。演習以“關愛生命,共護平安綠色長江”為主題。31家單位、32艘船艇、300余人完成了落水人員搜救與遇險人員轉移、船舶滅火救援、船舶溢油處置、航道應急搶通、深潛設備遠程快速投送、沉物打撈等6個演習科目的演練。
此次演習是一次水上應急救助多科目、各方搜救力量全集結、專業船艇及先進裝備技術全展示的“實戰”演練。航道多波束掃測、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工業級消防救援無人機、智能救生器等一大批高新技術和裝備首次集中應用。
演習動員了政府、行業、社會等多方搜救力量,展示了長江干線條塊結合、專兼結合、協同作戰的水上搜救優勢,對于提升應急救助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水域清潔具有重要意義。
5、長江干線數字航道全面聯通運行,推動長江航道管理服務方式由傳統人工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
9月30日,長江數字航道順利實現全面聯通運行目標。數字航道整合了長江全線航標、水情、航道尺度等動態信息資源,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長江航道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推動長江航道管理服務方式由傳統人工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
長江數字航道建設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信息化技術革命。聯通后,長江航道局網站、長江航道在線、長江電子航道圖等,組成了長江航道局面向用戶的數字航道信息服務網絡。該網絡可實現每年長江干線全線航標數據更新不少于10萬條,電子航道圖數據更新不少于1500幅,水位數據年交換傳輸不少于40萬條次,為沿江地方政府、港航管理單位、航運企業、營運船舶、社會公眾等提供及時、順暢、便捷的航道信息服務。
6、四川段225.6公里水域實行分道航行,長江干線船舶定線航行規定實現全覆蓋。
3月1日起,《長江上游界石盤至成貴高鐵宜賓金沙江大橋段船舶分道航行規則(試行)》正式實施,長江干線四川段225.6公里水域來往船舶將實行分道航行。至此,長江干線船舶定線航行規定打通“最后一公里”,長江海事轄區2700公里長江干線水域實現了分道航行和定線航行全覆蓋。
分道航行和定線航行意味著長江上來往船舶如同在陸地上行駛的車輛,要遵循“實黃線”“虛黃線”“斑馬線”等嚴格限制,船舶分道航行和定線航行,不能隨意“變道”,更不能“逆向行駛”,避免碰撞等事故發生。
從1995年10月1日長江干線第一部分道航行規定頒布實施以來,長江干線已先后制定實施了3部船舶定線制規定、4部分道航行規定,規范了船舶通航秩序,減少了船舶交叉相遇和碰撞機率,提高了通航效率,促進了航運安全。
7、長江干線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主體工程完工,長航局系統820艘公務船全部實現北斗應用。
2019年,長航局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全面完成長江干線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主體工程建設,局系統820艘公務船、3230座航標均安裝了北斗終端并投入使用,長航局系統公務船實現了北斗應用全覆蓋。
同時,“云上長航”建設加快推進,完成“云上長航”智慧應用體系推進路徑等多項重點研究,長江航運數據中心、應急指揮平臺二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無人測量船、無人機等新技術加快試點應用,國內首艘6000方全電動自航耙吸挖泥船投入使用,全年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20余項。
8、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啟用,長江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建設鋪開。
4月16日,長江首個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在三峽壩區沙灣水域正式啟動運行。綜合服務區共由綠色通航服務站、過閘船舶安檢站、三峽水上溫情驛站三個部分構成,通過升級優化過閘安檢、能源供應、船員服務等具體措施,可以為三峽壩上待閘集泊的船舶提供通航信息、過閘安檢、防污應急、綠色能源、待閘錨泊、溫情驛站等6大類30項服務。
5月1日,長江上最大的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長江匯興隆洲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正式投入運行。該服務區用“生態+互聯網”的思路,為過往船舶提供免費的船舶垃圾接收、免費的生活污水接收、免費的船員交通、免費的油品檢測等4大類全時段、一站式的免費綠色綜合服務。
綠色綜合服務區的建設運行,表明近年來長江綠色航運發展取得新進展,船舶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污染治理效果初步顯現。目前,長江400總噸以上船舶基本加裝了生活污水接收處置設施或儲存柜,船舶違法排污行為顯著減少。長江干線重點水域已建成14個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點),配置了三峽庫區1000噸級應急打撈船和溢油回收船等專業裝備,實現了規模以上港口船舶垃圾、油污水接收基本覆蓋。
據悉,這還只是一個開始。11月22日召開的長江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建設現場推進會提出,力爭在2020年率先建成一批水上綠色航運綜合服務區,到2025年實現全長江均勻分布,2030年完成已建服務區的提檔升級。
9、長航公安局完成建制調整,自2019年10月起由公安部管理。
根據中央關于行業公安機關管理體制調整的決定,10月,長江航運公安局成建制調整由公安部管理。
完成建制調整后的長江航運公安局與長航局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雙方決定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將定期開展工作交流,繼續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查處治安案件,打擊刑事犯罪,反恐消防警衛、水上綜合執法、水運基本建設和安全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緊密合作,共同保障長江航運安全穩定和推動長江航運安全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10、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和第二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期間,長航局確保長江干線水上安全穩定。
2019年,我國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和第二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成就,有力彰顯了國威軍威,向世界展示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宣示了中國和平發展主張。
各大活動期間,長航局系統各單位干部職工履職盡責,密切協作,加強船舶安全檢查,強化現場安全監管,維護航道暢通;長江航運各船舶和航運公司認真履行安全主體責任,沒有發生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確保了長江干線航運安全穩定,全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和第二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期間水上安保工作“五個確保、五個不發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