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又邁出互聯互通的新一步,連接上海港和重慶港的“滬渝直達快線”正式開通了。
1月15日,“滬渝直達快線”合作備忘錄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上海市政府舉行。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出席簽約儀式。儀式上,市商務委(口岸辦)、市交通委、上海海關、上海海事局、上港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等9家單位共同簽署《關于支持開行“滬渝直達快線” 共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合作備忘錄》,標志著“滬渝直達快線”正式開通。
“滬渝直達快線”是往返重慶港和上海港之間的快速水運通道。從2019年5月開行至12月底,“滬渝直達快線”共開行315艘次,運輸集裝箱8.6萬標箱。其中下水(重慶至上海)平均開行時間11天,上水(上海至重慶)平均開行時間15.8天,上下水時間比開行快線前優化40%以上。
實際上,滬渝兩地依托口岸大通關合作機制,多年來保持著緊密聯系,由上海口岸進出的集裝箱一直占重慶港集裝箱吞吐量的70%以上。而“滬渝直達快線”開通后,上海和重慶口岸對長江流域腹地的集聚和服務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依托兩地區域樞紐優勢,吸引更多長江上游地區貨源通過重慶匯集到上海,助力兩地口岸經濟集成化發展,同時也增強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區域輻射效應。
在此基礎上,上海和重慶也能夠進一步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釋放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動能,深化長江經濟帶東西雙向互濟、海陸統籌聯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共同優化提升滬渝兩地跨境貿易營商環境。
簽約儀式上,上海市商務委(口岸辦)、上海電子口岸與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重慶電子口岸還就加強滬渝兩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達成備忘。
雙方將進一步發揮“單一窗口”數據資源匯聚優勢,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共同探索構建“長江黃金水道”口岸物流生態體系,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自2014年6月率先建設至今,已成為全球業務處理規模最大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上海在世行營商環境測評中最主要的得分點之一。
作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重要的平臺支撐,2020年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進一步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一網通辦”深度融合,拓展外貿金融、醫藥供應鏈、郵輪船供、“空港通”等地方特色功能,打造長三角單一窗口聯盟,加強與國際主要經濟體電子口岸互聯互通,搭建“標準功能-特色服務-第三方應用”三位一體的一站式貿易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