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作為定海區船舶與海工裝備重要企業之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克服目前勞動力和原材料短缺等難題,加快推進訂單生產,產能已恢復至80%左右。
記者在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看到,進出廠區的人員均要接受體溫測量及“舟山健康碼”綠碼檢查,廠區的各重點區域都張貼了相關疫情防控知識。船塢內,施工人員正對一艘韓國籍的40萬噸級礦砂船實施船體清洗等作業,等待下一步脫硫塔設備安裝。
據了解,面對工期緊、勞動力相對緊張的情況,該企業根據修船周期及單船工程量合理調配施工人員,對修船計劃及設計進行工序前置。“前期我們項目部通過梳理,對一些重要節點工程的勞動力進行了有效整合,確保各崗位施工有序推進。同時,提前安排脫硫預制,確保船舶進場后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脫硫塔安裝。”該公司生產部(修船)修船總管王江說。
為確保訂單按時交付,該企業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市外返工人員復工的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工方案和應急預案,依照分批分地的原則,合理安排人員返崗,目前人員到崗率達到98%以上。“針對處于疫情重點地區無法馬上到崗的人員,我們盡可能做好人員調配,在工程工期緊張情況下,采取集中勞動力搶生產或緊缺工種由非緊缺工種兼代、協助、頂班的方式,確保生產不斷鏈。”該公司生產部(修船)部長劉禹斌說。
目前,該企業在場維修船舶達12艘,部分訂單也已排至今年12月,預計今年產值可達到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