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主題可能與2019年相同——制裁、脫硫塔、限硫和運力過剩。但由于低碳前景的不確定性,有些重大決定都被擱置了。然而,新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國大地,給今年的航運業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集裝箱航運業面臨的問題是:2019年有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是否會迫使行業在新的一年里回歸基本面,更有效地管理風險?航運業病態的樂觀情緒無疑會影響到2020年的總體發展思路。
當其他人聚焦在全球經濟放緩、保護主義加劇和貿易與GDP增速下降等問題時,集裝箱航運業的不少人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零散的機會上。
用樂觀的心態去觀察,你就會看到貿易在增長,同時貿易也在慢慢地改善,供應面更加可控,訂單減少,造船行業的整合即將到來。勞氏日報(Lloyd’s List)的《行業市場展望》說,2019年的市場前景喜憂參半 , 但制裁、脫硫塔和限硫等措施刺激經濟增長和推動下一年繼續發展的思維在2020年不會停止。
對更高運價的預期使許多陷入困境的航運企業在2019年第四季度繼續努力經營。為等待脫硫塔改裝而導致運力供給減少,以及至少對油輪而言,提高硫排放上限可能帶來的影響等,應該會讓一些公司在2020年繼續保持樂觀。
但這是一個短視的觀點,這只是精心挑選的對未來最積極的因素。
那些準備看得更長遠一些,采取對周圍變化趨勢更客觀、更清晰的評估的人,可能希望緩和一下新年的喜悅情緒。
去年,我們曾認為,外部因素將比任何內部因素更能主宰該行業的命運,到了2020年,這種預測更容易影響我們的思維。
俗話說,不確定性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確定性。
無論如何,貫穿2019年的核心理念一直是這樣的:航運業即將迎來劃時代的轉變。數字化和脫碳將是航運業需要應對的兩個長期項目。
如何使一個建立在碳基礎上的產業脫碳,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緩慢且代價高昂。但至少在2019年,我們看到了一個由志愿者組成的聯盟出現,他們準備通過“波塞冬原則”和“歸零聯盟”等大型項目表明立場。這是值得稱贊的,2019年取得的進展到2020年只會加速,但這必須謹慎行事。
這一領域主要是由金融和貨運企業主導,而非船東,這只是這個頑固且分散的行業的冰山一角,該行業仍未做好充分準備,還不能適應即將出現的新變化。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對新技術和新能源的大量投資的呼聲不絕于耳,但是這個行業的大多數人正在等待其他人來領導。
先發優勢在航運業幾乎是一個神話,這種優勢最好留給硅谷的人。無論你如何削減成本,開銷都在上升,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收益也會隨之上升。
這一論點并沒有提供任何新的見解,但我們的思路與去年的一系列行業展望相比并沒有顯著轉變,這一點是有問題的。
如今,不確定性彌漫在航運業戰略思維的各個方面。當數字化和脫碳這兩大趨勢發展到足以讓任何人做出長期投資決策的時候,航運業卻集體沉默了。
更易于管理的供應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金融的約束和長期流動性的匱乏,但即使是那些有能力這樣做的國家也沒有采取行動,恰恰是因為目前沒有明確的選項可供選擇。
2019年全球約30%的船廠沒有接到任何新訂單,訂單量處于15年來的最低水平。在新一代船舶零排放投資方面,船東們還沒有明確的投資方向,因此,造船業不可避免的會整合,這將成為市場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有趣新動態。
與此同時,運費率仍面臨壓力,全球貿易繼續受到貿易下降和保護主義的沖擊,船隊運力的供應仍然超過了萎靡不振的需求,船東在2020年將限硫的額外成本轉嫁出去的能力仍遠無法確定。
因此,在航運業行業應對中期不確定性、宏觀力量的持續波動和經濟逆風之際,或許至少有一個值得樂觀主義者考慮。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對變化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意味著現在是時候回到基本問題上來,把重點放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風險上。畢竟,在洶涌的大海中航行是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