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山東港口威海港全面發力,1—2月份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9.1%。其中,散雜貨吞吐量同比增長15.6%;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4%。
逆勢上揚的數據,生動詮釋著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勃勃生機和豐厚紅利。山東港口威海港乘山東省港口一體化改革的東風,與山東省其他六市港口兄弟同心、握指成拳,抗疫情,促生產,攻堅項目,推動港產城融合,踏著創新的節拍,邁向發展的春天。
縱深發展中俄合作
3月14日,載有5000噸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的散貨船“慧通”輪抵達煙臺港,這是繼2019年與中糧集團開展進口大豆多式聯運合作以來,山東港口煙臺港首次采取散貨卸船直接裝箱,再通過渤海灣支線運輸配送至廠家的“散改集”模式實現全程物流門到門疏運。在拓展環渤海流域對接“一帶一路”進口糧食海路物流通道的同時也為促進中俄雙邊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由于此批“散改集”大豆須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執行此批進口任務的中糧貿易有限公司十分重視,對用箱、作業、疏運各環節要求十分嚴格。為保障高效、優質、便捷的完成全程物流鏈運輸任務,山東港口煙臺港集裝箱公司提前與海關、商檢等口岸部門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合作,在強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開辟進口綠色通道,確保大豆快速檢驗、快速通關。此外,集裝箱公司多次組織公司技術、生產骨干,聯同現場人員協商制定出使用漏斗裝箱和利用翻轉機平臺兩種作業方案,第一時間調度裝卸機械和設備設施,并在原有設備基礎上進行技術革新,提前完成裝貨用箱的清潔、修洗、晾曬,保證箱況完好、無污染,確保“散改集”作業各環節無縫銜接。
此次俄羅斯大豆“散改集”多式聯運業務的開展,依托山東港口煙臺港作為渤海灣內貿集裝箱中轉基地以及自營干支線網絡優勢,以一般貿易海運散裝方式進口,極大推動中俄雙邊糧食貿易的合作往來,在為中糧貿易有限公司開辟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進口至環渤海流域全新路徑及中轉、倉儲基地的同時,進一步向北拓展煙臺港全程物流貿易板塊,為縱深發展中俄務實合作、延伸全產業鏈物流通道打開新的局面。
架起中韓陸海聯動新通道
3月11日,“錦州—威海—太倉”集裝箱航線正式首航。這是威海港2020年開通的首條集裝箱班輪航線,讓威海港擁有了直達江浙地區、長江水域的運輸通道。威海港董事長連偉亮說:“航線把東北、山東、長三角地區緊緊相連,加上2019年開通的6條航線,使威海港逐漸成為內貿中轉樞紐,也讓山東港口的航線網絡資源更加豐富。”
這是威海港在疫情形勢下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面對疫情沖擊,威海港認真落實山東省港口集團“戰疫情、保復工、保暢通、穩增長”的部署,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在確保港口自身“零疫情”和防疫物資運輸暢通的同時,堅持“任務不變,指標不減”,保民生,穩經濟,全力推動生產發展。
威海港是承接遼東灣、渤海灣,對接日韓的重要物流樞紐,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疫情爆發后,原本由韓國至上海的空運郵路受阻。為暢通疫情防疫物資入境通道,威海港在山東港口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積極聯手威海海關、上海郵局海關,發揮威海的海港、空港與仁川的海港、空港“四港聯動”優勢,架起中韓陸海聯動的郵路新通道。戰“疫”以來,威海港到韓國港口的海運物流通道始終保持穩定、高效、暢通。截至3月6日,威海港共進口防疫物資45個航次、786標箱,有力支援疫情防控阻擊戰。
生產任務不斷線,經營管理不斷層,安全生產不出事,這是威海港干部職工的堅定決心。疫情防控期間,威海港采取“不見面、屏對屏”方式,通過社交平臺、網絡視頻平臺、云平臺主動對接客戶、推介業務,收到良好成效。以青威支線和環渤海灣航線為支撐,空箱中轉業務漸成規模,1—2月份業務量達6000TEU;全力保障民生等物資運輸,自2月10日至今,為威海地區及周邊熱電企業接卸電煤42.8萬噸,疏港超過39.5萬噸,極大緩解威海地區疫情期間的取暖燃煤供應壓力。
項目開工助推發展新動能
3月12日,滿載2.1萬噸碎石的“方華6”輪作業完畢駛離山東港口煙臺港西港區,“福興太平”輪隨即進入泊位開始裝載砂石作業。2月下旬至今,山東港口煙臺港聯合通用公司西港作業區已完成近50萬噸砂石作業量,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經濟運營的又一增長點。
3月11日,威海港冷鏈運營中心經理閆青軍正在仔細查看冷庫監控安裝進度。“一定要在設備拉冷前安裝好,安裝時間不能超過3天,大家加快進度!”閆青軍大聲叮囑著現場工作人員。冷鏈物流是威海港2020年百項任務攻堅戰的重點項目,為保證冷庫在3月底投入運營,這些天閆青軍天天盯在現場,千方百計搶時間、搶工期。
攻堅者,硬仗也。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如何把攻堅項目變成助推港口發展的新動能,是威海港高度聚焦的問題。春節過后,威海港隆重舉行2020年重點工作攻堅年誓師大會,全面打響包括航線開發、班列及陸港建設、綜合業務發展、工程建設、信息化建設、綜合管理、戰略規劃、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的“百項任務攻堅戰”。
全力以赴,攻堅克難、決戰決勝。威海港各部門立下軍令狀、簽定責任書、授下迎戰旗,所有項目掛圖作戰、掛帥領戰、掛牌督戰,以目標倒逼責任,時間倒逼進度,督查倒逼實效,以“首戰就是決戰,出征就是沖鋒”的姿態發起強力沖刺。倉儲能力為2.4萬噸的冷鏈倉儲中心項目預計3月底將投產運營;年增吞吐量120萬噸以上的礦渣粉密封儲存罐項目正全力推進,3月底將投產;二突堤圍堰、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中心、集裝箱堆場擴建等多個重點建設項目正陸續開工,為威海港新一輪發展蓄足更強新動能。
港產城融合助力轉型蝶變
在2020年山東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港產城融合”、“陸海聯動”成為山東加快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發力點。山東港口集團專門設立港產城融合等十大業務板塊公司,以“港產城融合”、“陸海聯動”等撬動山東港口轉型蝶變新機遇。
威海港根據山東省港口集團的部署,結合威海市委、市政府的發展規劃,以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實體園區規劃為契機,思變謀變,搶抓機遇,不斷擴大港口服務半徑,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工作走在山東港口前列,切實實現與所在地市黨委政府關系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程度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經濟增長貢獻更加突出。
在這份藍圖中,威海港將規劃建設國際集裝箱樞紐中心、國際物流園鐵路專用線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港區通過能力,提升港口競爭實力;建設威海航運服務中心,爭取引進海洋產業基金、貿易代理、海上保險、航運融資等機構20家以上,構建“口岸+市場+貿易”的增值鏈條,推進港口由物流港向貿易港轉型;推進市域港口一體化,切實做好與乳山港一體化發展;對接山東港口文旅康養板塊業務,積極研究爭取建設國際康養度假村,讓生活更美好。
疫情終將散去,太陽照常升起。在這個極不平凡的春天,威海港將胸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夢想,在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大潮中揚帆遠航,駛向更加廣闊的壯美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