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概的數字是,跨太平洋的亞歐航線中,25-30%已經被取消。”馬士基對現狀并無避諱。
“最近幾個月中,應對需求下降,我們通過減少部分航次以減少集裝箱船的過剩容量。”地中海航運也在進行相同的瘦身療法。
產業鏈中斷,貨運量暴跌,從馬士基到地中海航運,從亞歐到北美線,越來越多的班輪被標注停航。
停航潮與儲油熱
5月3日22時,“阿爾赫西拉斯”號安全順利地靠泊洋山港。
十天前,實際容量達到23964TEU的HMM“阿爾赫西拉斯”號在韓國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玉浦造船廠順利下水,成為海運界別的新晉“船王”。
不過,就在航運業刷新著容量新高的同時,黑天鵝的突襲也讓這個國際貿易動脈被攔腰切斷。
航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的統計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貨物需求大幅下滑.
由世界最大的兩家集裝箱航運公司MSk和MSC組成的2M聯盟將在今年二季度停航亞歐航線和亞洲-地中海航線超過五分之一的航次。
另一聯盟THE也沒好到哪去。該聯盟成員HPL、HMM、ONE和Yang Ming公司已經修改了5月和6月的時間表,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減少。
不過,油運行業是個例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所所長張永鋒坦言,現在油價整體處于低位,對于航運公司的影響是一個提振,因為石油運輸在航運公司里面占的比例算是比較高的。
隨著近期油價的暴跌,原油消費國的存儲需求,使得海上儲油成了現在的熱門生意。
相關數據顯示,2月時,浮式儲油的油輪數量還不到10艘,現已增至大約48~55艘。
石油分析機構Vortexa指出,其中有32艘為超大油輪(VLCC)。原油運價也開始暴漲,從2月中旬的30000美元/天漲至21萬美元/天,漲幅高達600%。
不過,國際航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桑德提醒稱:
雖然目前油運業正經歷著10年來最賺錢的季度之一,但未來的風險在于,一旦減產開始,盈利之旅可能會陷入停頓。
高增長與下坡路
成本低、覆蓋廣、容量大等諸多優勢讓海運成了全球貿易的動脈。數據顯示,在國際貿易中,一噸貨物,每一公里的運輸成本,公路是海運的26倍,航空是海運的95倍。
2005年,馬士基收購鐵行渣華獲歐盟批準,轟動全球航運業。
交易完成后,馬士基將擁有800艘集裝箱船,年營業額達2100億丹麥克朗,占全球集裝箱航運市場的17%。
彼時,馬士基手握著超過180已丹麥克朗的凈利潤184億,其中集裝箱航運業占45%。
直到2009年之前,馬士基從未嘗過虧損的滋味。那次的黑天鵝事件為疾馳的航運業帶來了一股寒流。
當年,馬士基集團虧損了12.92億美元,其中航運部門虧損了3.83億美元。這是馬士基成立105年來史上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集裝箱船市場變得‘黯淡無光’。” 國際海事戰略組織(MSI)坦言。
作為全球貿易的樞紐,海運對于供給和需求端的反應異常靈敏,當需求暴跌,供給承壓,海運也間接被中斷。
航運研究機構Clarksons Research在報告中警告,今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可能減少逾6億噸,為逾35年來的最大降幅。
復蘇難與忙自救
航運本就是貿易下的派生行業,現在疫情全球性暴發,限制了交通出行、消費,擴展開來就會影響到制造業,以及整個經濟領域的貿易往來。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對于疫情采取的措施肯定會對貿易產生影響。
3月疫情在全球暴發以后,印度、美國、菲律賓、孟加拉、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港口幾乎一片狼藉。
在菲律賓、孟加拉國,由于封鎖狀態持續,物流、貨代公司關閉,港口堆場嚴重擁堵。
目前,各公司都在積極自救。
地中海航運MSC發言人表示,“我們在必要時為受影響的貨物提供了替代路線和應急計劃。總體而言,我們始終致力于提供往返中國的貨運服務。”
達飛輪船則在回復中表示,集團已進行了產能調整并推出了新服務,例如“商務通行包”,這是一種新的全球性綜合定制解決方案,可用于調整裝運速度,支持業務活動和保護貨物以及遠程開展業務活動。
根據WTO的預測,在較樂觀情況下,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將下滑13%,在較差情況下,將重挫32%,明年將反彈提升24%。
Sea-Intelligence在報告直指,班輪業在2020年可能會損失234億美元;
而在未來18個月內,航運業將遭受創紀錄的下崗人數,航運業部門可能會受到最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