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已經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煤炭、石油、鐵礦石、集裝箱、糧食、商品汽車、陸島滾裝和旅客運輸等8個運輸系統布局。
受港口建設接近飽和、行業產能過剩、地方政府投資不足等不利影響,市場總體增長空間受限,沿海傳統水運建設工程市場投資持續負增長。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自2013年開始,我國沿海建設投資額呈下降趨勢,新增各類泊位數量整體也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隨著各類港口整合的持續深入,近年來,我國港口泊位總量雖下滑,但萬噸級以上港口泊位數量仍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2893個,比上年減少1026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20個,比上年增加76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占比由2014年的6.7%提升至2019年的11.0%。
在不斷降低港口投資強度的同時,港口基礎設施投資呈現智能化、信息化、綜合化趨勢。而智能轉型,正成為港口企業應對行業不景氣、自身供給能力過剩、提升核心競爭力等共同方向。
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中,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076個,增加69個;內河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444個,增加7個。按照泊位噸級來劃分,我國1-3萬噸級和5-10萬噸級泊位是主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底,全國港口1-3萬噸級泊位數量為859個,占總量的34.09%;3-5萬噸級泊位數量為421個,占總量的16.71%;5-10萬噸級泊位數量為822個,占總量的32.62%;10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為418個,占總量的16.59%。
按照泊位用途來劃分,我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主要是專業化泊位。截至2019年底,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中專業化泊位數量為1332個,占總量的58.0%,其中集裝箱泊位352個,煤炭泊位256個;通用散貨泊位數量為559個,占總量的24.4%;通用件雜貨泊位數量為403個,占總量的17.6%。
關于我國沿海和內河港口,全國沿海港口包括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5個港口群體;內河港口則包括長江水系內河港口、珠江水系內河港口等。
在港口貨物吞吐總量方面,我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在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8-2.0倍左右。2019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9.51億噸,比上年增長5.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1.88億噸,增長4.3%;內河港口完成47.63億噸,增長9.0%。
在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方面,我國沿海港口優勢則更加明顯,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為內河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的8-10倍。2019年,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3.21億噸,比上年增長4.7%。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8.55億噸,增長4.8%;內河港口完成4.65億噸,增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