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深圳海上國際LNG(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建設項目簽約儀式在深圳鹽田舉行,標志著國內首個海上國際LNG加注中心正式落戶深圳。鹽田港也因此成為繼新加坡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港等港口之后,世界首批海上LNG加注中心建設先行者。
記者在簽約儀式上了解到,在傳統海運行業中,船用燃油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十分嚴峻,聯合國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全球硫排放限制法規。LNG燃料作為優質高效和經濟清潔能源成為迫切需求,世界各國和地區均日益青睞于發展使用LNG燃料的船舶。但由于缺乏海上LNG加注設施,國際航線的LNG燃料船舶靠泊我國港口受到限制。建設深圳海上國際LNG加注中心,將有效滿足我國沿海船舶加注LNG燃料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國際航線LNG燃料船舶掛靠我國港口。
據悉,該項目投運后,根據近期規劃,預計可實現加注規模23萬噸/年,實現每年12億元產值;遠期隨著加大LNG加注船的投入,有望實現加注規模200萬噸/年,實現每年100億元產值。海上國際LNG加注項目將按計劃加快推進。該項目的建設對于完善我國LNG加注服務網絡,完善深圳港港口服務能力,鞏固深圳鹽田港國際樞紐港地位意義深遠,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行業發展提供新引擎,為我國船舶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據介紹,為促成加注中心的落地,深圳海事部門聯合深圳地方政府,大力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共同研發和建設全球領先的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綜合監測網絡,強化船舶減排高新技術研發應用,促進綠色航運發展和船舶節能減排。據統計,近年來,深圳船舶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總量明顯下降。自2016年10月實施排放控制區政策以來,深圳市共減排各類船舶大氣污染物超過1.8萬噸,深圳港排放控制區空氣質量全面優于國家標準。
記者從深圳海事局了解到,深圳作為國內最大的LNG樞紐港之一,有著充足的氣源供應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深圳海事部門承擔的LNG燃料加注兩個國家標準和一個行業標準也已進入報批環節,標準頒布后將為LNG燃料加注作業提供規范和有效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