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郵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郵展在上海開幕,用郵品講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歷程,也為滬上“四史”教育提供了更為翔實的素材。
本次郵展在霍山路150號航海郵局內舉行,將持續到8月31日。郵展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線展開,分為五個板塊和三個專題,共計20框,320頁集郵作品。
郵展以獨特的視角,向觀者徐徐鋪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發展歷程。從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到《外灘天文臺》,展開上海開埠以來的百年航運歷史畫卷;從《“平鄉城”輪》到《“中遠海運白羊座”輪》,丈量出上海向海而興、奮楫前行的步伐;從《紀念上海港張華浜港務公司建港四十周年》到《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全自動碼頭)開港紀念》,昭示著航運要素集聚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從《中國航海博物館》到《全國首家航海郵局啟航北外灘》,看到滬上航運文化傳播不斷注入鮮活力量。另外,在亞洲國際郵展中獲得過大鍍金獎的《燈塔》也在本次郵展中亮相。
據了解,今年7月11日是第16個中國航海日,也是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的615周年紀念日,為此郵展也專門辟出兩大專題,展示上海與航海日的淵源以及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壯舉。
除了航海主題的郵品,一批充滿正能量的疫情防控題材郵品也在這次郵展中以專題展示。據介紹,這些郵品是航海郵局聯合滬上相關機構、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意在宣傳防疫科普知識,記錄社會各界為防疫做出的努力。
本次郵展結合聲、光、電手段,交互式、多角度呈現,觀眾在外灘鐘聲《東方紅》的旋律中走進郵展,觀看郵品之余,通過多媒體了解郵品背后的故事。觀展的最后,觀眾還可寫下對未來的寄語,投遞出對自己、對親人的美好祝愿。
郵展開幕式上,還為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文化研究所揭牌。開幕當天,象征傳遞航運文化的郵筒也落地航海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