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轉趨緩和,一些具有指標意義的數據正迅速恢復。記者從7月2日舉行的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第147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獲悉,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在剛剛過去的6月創出近年來單月新高。據悉,國內各廠企的及時復工復產、新航線的開辟、各級職能部門對營商環境的改善,是集裝箱吞吐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第147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
根據廣州市港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袁越介紹,2020年1至6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0546萬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89萬標箱。6月份集裝箱完成206.38萬標箱,創近年來單月集裝箱吞吐量新高。
廣州市港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袁越介紹廣州港情
“多種原因,助推廣州港單月集裝箱吞吐量創新高。”袁越介紹,身處廣州的廣州港腹地遼闊,服務范圍不僅僅是廣州一市,能夠在國內疫情緩和時集裝箱吞吐量創新高,首要原因是“有貨進出”,這其中又和國內企業紛紛復工復產,有進出口貨物需求有關。在今年1至6月,廣州港新增外貿班輪航線7條。受地緣位置影響,其中6條航線前往東南亞,1條航線前往廣州港不具地緣優勢的北美。截至今年6月底,廣州港已有集裝箱航線224條,其中外貿航線118條,內貿航線106條。從各航線表現看,比較多客商因地緣優勢,在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貿易時選擇廣州港進出貨,也有不少客商會不計較地緣位置,選擇廣州港與北美等地進行貿易。
袁越表示,除了企業復工復產和港口地緣優勢,客商選擇廣州港的原因,還在于各級職能部門持續對營商環境的改善。
為保障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各港口在聯防聯控背景下保持開放,廣州市港務局與世界港口管理機構圓桌會議(PAR)的其他20個成員港口,聯合簽署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聲明,呼吁保持全球各大港口盡可能開放,這一聲明向世界各地傳遞出廣州港依然開放的信息。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廣州港落實推動港口經營人階段性(3月1日至6月30日之間)降低貨物港務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政策,且一并對3月1日起廣州港港區新增國際、國內集裝箱班輪航線和集裝箱加班船的引航(移泊)費,按規定收費標準上限降低50%征收,在全國各港口中率先宣布延長貨物進出口免堆期和空箱實行免費堆存,港口作業費適當減免,冷藏集裝箱制冷及堆存優惠措施。上述政策,均讓客商使用廣州港的成本有所降低。在國內疫情轉趨緩和時,廣州市港務局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和補產增產工作,引導各碼頭維持24小時運作,讓客商的貨物不因成本降低而享受服務降低,維持平日的高質量服務。正是這些因素,廣州港得以留住并新增客商,集裝箱吞吐量創下近年單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