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地港口已開始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出現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逆勢雙增長,多個港口生產創歷史同期新高。
中國港口協會13日晚發布的港口生產運行監測與分析(7月1日至7月10日)顯示,7月上旬,受原油、礦石等大宗貨物進口支撐,沿海主要樞紐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2.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4.4%。
據中國港口協會介紹,7月上旬,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3.4%,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5%。其中,廈門港、廣州港同比增速超過10%。市場需求溫和回升,干線班輪公司也進一步減少停航次數,尤其是亞洲-美西航線恢復明顯。
7月上旬,中國港口協會重點監測的港口金屬礦石吞吐量同比增加18.3%。其中天津港、日照港增速分別為63.8%和25.8%。主要港口鐵礦石日均疏港量同比增加8.8%,庫存量同比減少4.9%。
第一財經記者從沿海多個交通運輸部門和港口企業了解到,“逆勢雙增長”已成為這些港口的主題詞。
據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介紹,上半年,南通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雙雙實現增長,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5584.6萬噸,同比增長4.4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7.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5%。
山東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介紹,山東港口集團穩航班、增航線,暢通物流鏈通道,如首航“山東港口青島港-扎魯比諾港-琿春”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航線,開啟中國北方第一條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通道。今年以來,新開通外貿集裝箱航線14條,航線總數近300條。
今年上半年,山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7億噸,同比增長7.1%;集裝箱完成147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5%。人均吞吐量、人均創利也實現雙增長。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圖為大連港。攝影/章軻
6月份,舟山港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6000萬噸,達到6447.21萬噸,同比增長9.11%,創單月歷史新高。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舟山市出臺港口收費優惠政策,全年預計可為港口航運企業減免貨物港務費1.4億元、減免馬峙錨地引航費600萬元,這對于助力各港口航運企業紓困、促進舟山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天津港集團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天津港集團港口生產實現逆勢雙增長,完成貨物吞吐量2.08億噸,同比增長1.7%;集裝箱吞吐量完成857.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9%,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天津港集團推出環渤海內支線“天天班”等多項減免政策,開通“天津—胡志明”“天津—越南—東馬”“天津—欽州”等多條新航線,力促“長春—天津”海鐵聯運班列恢復常態化運行,在陸地與海洋之間架起一條條綠色通道。上半年完成集裝箱中轉吞吐量76.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2%。
廣州港集團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也同比實現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0546萬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89萬標準箱。6月份集裝箱完成206.38萬標準箱,創近年來單月集裝箱吞吐量新高。廣州市港務局副局長袁越介紹,1-6月廣州港新增外貿班輪航線7條。作為綜合性主樞紐港,廣州港在保障華南地區能源、原材料供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廈門港口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據快報顯示,6月份,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00.5萬標準箱,首次突破單月100萬標準箱關口,創歷史單月最好成績,同比增長5%。
中國港口協會同時表示,汛情對長江樞紐港口業務恢復帶來影響。由于水位持續升高,部分航段船舶航行遇阻,個別港口碼頭因前沿水位過高不得不暫時關閉。7月上旬,南京、武漢、重慶三港合計貨物吞吐量同比減少4.9%。
在交通運輸部本月10日舉行的“攜手同行維護國際物流暢通”航海日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表示,4月份以來,水運行業主要指標不斷向好,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基本步入正常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