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獲得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批(交規劃函[2020]581號),標志著《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濟寧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樞紐港之一,原《濟寧港總體規劃》2014年4月29日取得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政府聯合批復,由于規劃基準年為2009年,城市規劃、工業布局、物流園區、運量預測、貨種結構等規劃基礎條件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國家環保政策的變化和地方經濟形勢的發展,原《規劃》港口功能與布局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求。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深化港口資源整合,濟寧市政府報請交通運輸部同意后,安排原濟寧市港航局啟動規劃修編,委托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規劃編制單位——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進行規劃修編。
《規劃》修編于2018年6月15日取得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審查意見,2019年12月11日取得生態環境部《關于<濟寧港總體規劃(2017-2035)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在征求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水利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委及省有關部門意見建議后,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2020年6月20日將終稿上報交通運輸部。8月18日獲得批復。
《濟寧港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的工作思路,緊緊遵循“前瞻性、可持續性、總量控制、上大壓小、適度超前、綠色智能發展、環保安全”的規劃原則,秉承“多規合一”的理念,以2019年為規劃基礎年,預測2025年、2035年規劃水平年濟寧港吞吐量分別為1.0億噸、1.3億噸。
濟寧港規劃主城港區、微山港區、梁山港區、汶上港區、嘉祥港區、鄒城港區、金鄉港區和魚臺港區等8個港區,下設25個作業區,規劃客貨總泊位數357個,港區陸域總面積1407.2平方米,對《港口法》頒布以前建設的、在原規劃范圍之外的老舊碼頭提出了整合意見,本著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原則,在政府主導下依法采用市場辦法通過“合并、轉移、關停”等方式,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將部分規模小、布局分散的碼頭逐步整合至規劃港區。
《濟寧港總體規劃》系統布置了一批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港口,研究提出了港口岸線集約化使用要求,重點部署了主城港區泗河口作業區、主城港區經開作業區、主城港區躍進溝作業區、梁山港區壽張作業區、嘉祥港區祥城作業區、微山港區留莊作業區和微山作業區、鄒城港區太平作業區等8個主要鐵水聯運多式聯運作業區。為滿足集裝箱運輸需求,八大港區除汶上港區外均規劃有集裝箱運輸功能,集中布置了一批適應高附加值貨物運輸需求的集裝箱泊位。
《規劃》的批復,為濟寧市港口建設和管理提供了規劃依據和技術支撐,將有效指導濟寧港口資源保護和開發,對于推動濟寧水運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