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的未來學家Thomas Frey在其社交平臺推送了一篇名為“5G將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88個變化”,一時間,讓人們對未來的5G生活充滿的期待。同時,大家也開始思考,5G離我們還有多遠。
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意味著什么? 其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速度的變化——更快的網速,更高質的連接。然而,5G技術卻遠不止“快”這么簡單。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公開表示,5G將加速許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且更多用于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拓展大市場,帶來新機遇,有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就航運造船業而言,5G的到來,無疑將加大很多前沿技術和產品落地的可能性,進而為智能航運時代的加速來臨提供強勁助力。
自2016年以來,5G熱度逐步攀升。在這股熱潮的驅使下,世界各個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盯上了5G這塊誘人的肥肉,一場史無前例的“爭奪戰”全面展開……盡管有聲音表示,5G技術離真正落地商用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不可否認的是,5G時代的腳步已經臨近,理想正在照進現實。
然而,5G技術在海上的應用卻不同于陸地。挪威超波有限公司(Super Radio)創始人楊堃表示:“海事5G不等于陸上5G。所有的通信解決方案都是解決在無線電在某一類無線傳播環境中的傳輸問題。傳統5G技術標準的研發主要是針對城區、郊區、農村等陸地的無線傳播環境,這類傳播環境一般存在大量的反射和散射體。而海洋無線傳播環境相對而言非常寬闊,僅有海面反射。兩種無線傳播環境非常不同,那么針對這兩種差異性非常明顯的無線傳播環境的5G通信解決方案也會有不同的針對性?!?/p>
海事5G長什么樣子?
楊堃認為,首先海洋5G相對海事衛星而言是屬于陸基通信系統,它需要滿足現在和未來智慧海洋/海洋數字化技術的通信需求。海洋5G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穩定性高。由于海洋環境相對陸地環境而言更惡劣(海浪、大風、天氣多變),對通信系統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覆蓋面廣。陸基海洋通信系統中的基站系統所能提供的無線覆蓋面是有限的,而絕大部分的海事活動范圍非常廣,這對信號覆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數據率高。海洋數字化和智慧海洋涉及到大量數據收集和傳輸,也需要海洋5G能滿足這種數據率需求。
4、低時延。一些海事應用需要實時快速信息反饋,而衛星受制于物理傳輸距離的客觀條件而無法滿足這些需求,而海洋5G可以在這方面進行調整和提升。
5G將為海事業帶來哪些變化?
楊堃認為,海洋5G技術作為基礎設施技術,可以為智慧海洋提供強有力的通信保障,同時也是海事各方面智能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尤其會在智能船舶、智慧漁場、無人船、智能航運和海事監測及國防的智能化過程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這些數字化技術產生的大數據和AI技術結合,可以優化和提升各種海事應用,并且衍生出更多的應用和市場。
對于未來的發展,Super Radio開發的海洋5G技術已經處于中試階段,原型機的開發也在陸續完成,第一階段同用戶的應用實測會在今年開始,未來的發展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海洋5G岸基應用;
第二階段:多種通信方案融合;
第三階段:完善整個海洋經濟專屬區的海洋5G服務。
5G+海事的發展存在哪些挑戰?
針對5G在海事界的應用,楊堃認為會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1、技術層面,如何開發和優化海洋5G解決方案,如何針對各種不同海事應用定制化設計海洋5G解決方案;
2、協調和配合政府主管部門,整合通信和海洋的垂直產業鏈來實現海洋5G的戰略布局;
3、如何將海洋5G同智慧海洋概念下的各種數字化應用進行有機結合。
如何應對挑戰,是一個不斷摸索和解決的過程,需要專業的人才和對口的資源。同時,針對不同的海事應用,需要做的準備是不一樣的,建議大家可以從自身所處的產業來探索對應的方案,將陸地和海洋的方方面面進行有機結合。
來源: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