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蘇省,一個“散裝”的名頭可謂是人人都樂于稱道。十三個省轄市個個都是全國百強,鄰里之間互不服氣各自“開花”,“散裝”風格便成了江蘇的一大特色。然而,在江蘇還有一個“散裝”港口,不僅在江蘇省內,隔壁的上海、浙江和長江沿線各大省份都是它的“親家”。這個“散裝”港口形雖“散”但神不“散”,不僅如此,它還要牽線搭橋積極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在長江入海處,“散裝”太倉港究竟有什么獨一無二的能耐?
“散裝”太倉港的身世大解密
12月22日,一場以“展望十四五、共促一體化”為主題的長江經濟帶、長三角港口發展論壇暨江蘇太倉港2020年度答謝會,正在隆重舉行。該論壇由太倉市人民政府、江蘇太倉港口管理委員會主辦,來自長江和長三角港口、航運、物流、貨主企業的300多位領導和嘉賓出席了論壇,上港集團、浙江海港集團、安徽省港航集團、江西省港口集團、武漢港發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的8位領導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
一個內河港口,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港航大佬齊聚于此?這和太倉港的“散裝”脫不了干系。
太倉港地處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的“T”型交匯處,背靠經濟實力雄厚的蘇南地區,港口距離長江入海口引航錨地68海里,優越的先天條件使得它成為上海、浙江、江蘇以及其他長江沿線省份趨之若鶩的物流樞紐。面對多家港口集團的“爭寵”,太倉港的選擇是我全都要。
2014年,太倉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港集團合資成立太倉上港正和集裝箱碼頭,碼頭交由上海港進行全面運營管理。寧波舟山港在太倉投資了太倉萬方國際裝箱碼頭、太倉武港碼頭、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蘇州現代貨箱碼頭,并全部取得控股股權。江蘇省港口集團成立之后,2017年9月,太倉港港務集團正式納入江蘇省港口一體化整合進程,現由江蘇省港口集團集裝箱公司統一管理。
錯綜復雜的股權結構、多方管控的運營規劃,太倉港不僅沒有陷入管理混亂、運營不暢的局面,反而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從一個年吞吐量55萬標箱、2800萬噸的小港,一躍成為集裝箱吞吐量全國第十的港口。
三位大佬手牽手,“散裝”太倉跟誰走?
太倉港在發展論壇上表示,太倉港將確立“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穩固500萬標箱、2億噸,守住集裝箱吞吐量江蘇第一、長江第一、全國第十的地位;第二步,至“十四五”末,力爭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噸;第三步,到2035年,力爭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到3.5億噸。
面對太倉港的豪情壯志,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江蘇省港口集團都紛紛拋出了合作的橄欖枝。
上港集團總裁嚴俊在演講中表示,長三角一體化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也是長三角港口破解發展瓶頸的重要手段。上港集團在進一步推進滬太一體化的過程中,未來將與太倉港深化資本合作,增加股權投資,推動資本與資源有效結合。同時,上港集團還將與太倉港共建滬蘇集疏運新通道,協同推進江海聯運、水鐵聯運發展,并推動兩港實現在同一信息平臺上開展業務經驗。對于與太倉港的合作,嚴俊顯然信心十足。演講最后,他充滿激情地表示,太倉港2035年千萬標箱目標,上海港將與你一起。
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總經理陶成波在發言中首先回顧了寧波舟山港在疫情期間取得的各項成績,談及一體化合作,陶成波提出兩大建議,一是合作范圍可以拓展到資本合作、港口業務、航運服務、技術創新等多方面;二是可以以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為抓手,加強股權合作、業務聯動、信息共享。參與國際競爭。
與太倉港更親近的江蘇省港口集團總經理關永健則直接展示了省港集團對太倉港后續發展的三步走計劃。一是“硬件”升級,聚焦碼頭大型化、專業化和流程化,打造全省和沿江首個堆場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二是抱緊船公司“大腿”,依托集團自有運力,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航運企業合作進一步完善太倉港港航網絡體系;三是延伸“觸角”,進一步創新業務模式,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以物流帶動產業聚集。
幾位大佬手牽手,“散裝”太倉港要跟誰走?太倉港的選擇同樣是“一碗水端平”。江蘇太倉港口管理委員會主任邵建林提出了太倉港的五大目標:一是全力謀求與上海港、浙江海港更多的資本合作,引入上海港更多資本和港航要素參與太倉港集裝箱業務發展,引入浙江海港更多資本和要素,做大大宗散貨業務;二是著力謀求與沿江各港口更廣泛的航線合作,推動長江中上游更多港口的下行船舶在太倉港調頭;三是努力謀求推進口岸環境一體化,探索開展長三角海事聯合執法試點工作,力爭實現長江口引航一體化,努力實現口岸監管“同港化”;四是謀求承接更多的上海港和浙江海港“溢出效應”,主動對接上海港和浙江海港,爭取支持,更多承接港航服務功能、關聯業務、配套產業、項目平臺的轉移。
“散裝”只為多元
陶成波在演講中提及,太倉港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完美體現。太倉港這個“散裝”港口,怎么就成了長三角一體化的排頭兵?
在港口圈(ID:gangkuoquan)采訪中,上港集團總裁嚴俊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港口服務是整個經濟區域,而并非某個單獨的省市,對港口的輻射范圍而言,不應該有行政區劃概念,而應該有大的地理環境和經濟服務區的概念。上港集團在長三角港口一體化上的總體思路是南聯北融,按照國家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充分考慮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物流路徑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夠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低成本高效率優質服務等因素,用市場化手段讓資源得到最合理有效的利用。
當“市場化”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散裝”太倉港背后體現出來的合作投資多元化則成了它成功的利器。嚴俊認為,港口一體化是長三角一體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所有長三角的港口來說,資本合作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方式。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江蘇省港口集團三大“勢力”在太倉港達成了既互為對手,又同為隊友的動態平衡關系,對推進中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而言,太倉港是一塊碩果豐盛的試驗田。
作為江蘇省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機構,太倉港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太倉港進行規劃管理。太倉港口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表示,雖然太倉港的股權結構十分多元,但太倉港口管委會將太倉港旗下所有碼頭納入統一管理,管委會負責進行與政府部門和當地企業的溝通協調,為太倉港提供優秀的營商軟環境。負責人坦言,盡管太倉港的投資結構很多元,但是太倉港與其他港口的合作是不分股權的,對市場也并沒有選擇偏好,具體行動的第一條任務永遠是合作。
嚴俊表示,從目前態勢來看,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港口都有著不同的形式的合作,有資本、業務和技術上的合作,也有海事、海關部門的合作,還有信息化合作,未來在總體國家戰略的部署下,這種合作會越來越多。
論壇中,太倉港口管委會、上港集團、浙江海港集團和江蘇省港口集團共同發出《共促一體化、服務雙循環·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倡議書。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般的2020年即將結束之時,在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長江入海口處的江蘇太倉,中國港口一體化新生態正從此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