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九江港城西港區集裝箱碼頭,岸邊巨輪停靠,三臺橋式集裝箱起重機長臂舒展,輕輕吊起船上的集裝箱,通過貨車轉運。
湖北日報中三角采訪組在港區看到,不僅碼頭上車輛穿梭,一派繁忙,貨場上也堆滿集裝箱,一眼望去蔚為壯觀。“去年克服疫情影響,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0萬標箱,同比增長20%,穩居長江中游港口前三。”上港集團九江港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周雍記介紹,今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預計突破70萬標箱。
去年,九江港開行城西港區至上海港洋山港區航線,每周6班;開行城西港區至上海港外高橋港區航線,每周9班,滿足外貿企業貨物出口需求。并引進電子設備交接單平臺,集裝箱交接全程無紙化,效率提高98%,日均為物流企業節約成本約4500元。
同時,上港集團九江港務有限公司結合內貿箱吞吐量增長快的實際情況,開行城西港區直達江蘇太倉航線。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攜手合作,開行城西港區至川渝始發定點班輪,擴大城西港區的輻射范圍。
指著港區的一片空地,周雍記說:“今年這里將修建鐵路專線,直接對接京九線,助推中三角城市群的武漢、鄂州、黃石、九江等地‘鐵轉水’、‘公轉水’,打通內循環,實現貨物自由流動。”
經濟重振,如何為企業物流降成本?水運優勢無可替代。
據了解,水運比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更具性價比優勢:一條三級航道與一條4車道高速公路或一條標準鐵路的運能相當;水運運價是公路的1/3、鐵路的1/8;水運每噸公里能耗為公路的1/10、鐵路的1/2。
俯瞰長江寬闊江面,長江中游城市群坐擁廣闊岸線,宜昌、荊州、武漢、黃石、鄂州、九江等地均有優質良港。
3月26日,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試運行。此舉將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最低維護水深提升至6米,萬噸級江海船舶可常年直達武漢,湖南貨物經湘江抵洞庭湖進入長江,形成一條暢行中三角、通達蘇浙滬的“水上高速路”。武安段工程是長江航道整治“645工程”的重頭戲。所謂“645工程”是指通過航道整治將武漢到安慶段水深提高到6米、宜昌到武漢段水深提高到4.5米,從而打通長江中游航運的“腸梗阻”。
五年來,湖北水運完成投資319億元,水運投資進入全國內河第一方陣。多式聯運加快發展,武漢、黃石、鄂州、宜昌等5個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列入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1位。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認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居于我國城市圈布局的對角線交匯點,是聯結東西部、貫通南北方的市場樞紐,而中三角各港口可發揮各自優勢,協同發展,把長江變成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黃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