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和伊朗兩國建交50周年。
當地時間3月2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伊朗外長扎里夫在德黑蘭正式簽署一項為期25年的協議,其中包括政治、戰略和經濟合作。
盡管協議的具體內容并未公布,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協議細節與去年披露的文件內容基本相似: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投資伊朗電信、基礎設施等數十個領域,價值高達4000億美元;作為交換,中國將獲得伊朗的常規石油供應。
伊朗政府對此次簽署的雙邊協議給予了高度評價,外長扎里夫將此協議稱作“具有歷史意義的25年戰略路線圖”,總統魯哈尼強調要加快協議的落實。伊朗駐巴西大使表示,中伊25年協議有益于兩國伙伴關系,也“將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礎”。
經濟是主軸
據《紐約時報》、彭博社等外媒報道,盡管協議的具體內容并未公布,此次協議細節與去年披露的一份長達18頁的協議草案基本相似。
根據草案內容:
中國在未來25年將在伊朗數十個領域進行價值為4000億美元投資,包括銀行、電信、港口、鐵路、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作為交換,中國將獲得伊朗的常規石油供應。
中國在伊朗推進5G通訊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北斗”全球定位系統的提議,以及呼吁深化。
兩國軍事合作,以應對“恐怖主義、毒品、人口販賣和跨境犯罪”地區等威脅。
此外,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援引消息報道稱,此次協議涉及的石油交易將繞開美元,通過人民幣結算,“這將對美元的地位構成進一步挑戰”。
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 news agency)27日也報道稱,作為投資的回報,中國將獲得伊朗穩定的石油供應,并補充說,兩國還同意建立一家“伊朗——中國銀行”。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釋放的重要信號:
這是一份完整的路線圖,包含戰略政治、經濟條款等多個層面,從能源、高科技到軍事以及海事項目等。
經濟是這份文件的主軸,其中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能源和基建領域互惠投資等,特別關注兩國私營企業。
這份文件發生在伊朗和中國都受到美國制裁的背景下。
中國、伊朗需要彼此支持
對于正在經歷艱難的伊朗而言,這份協議無異于是雪中送炭。
自美國2018年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以來,伊朗正在努力證明其經濟對數十年制裁的韌性。中國對于伊朗急需大量投資來重建其設施的石油工業來說尤為重要,這項協議將打擊美國試圖從經濟上孤立伊朗的努力。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與伊朗的貿易一直穩步增長。
過去10年,中國一直是伊朗最重要的商業伙伴。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德黑蘭再施制裁前,中國是伊朗石油最大買家。伊朗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中國是伊朗最大貿易伙伴,兩國貿易總額達到186億美元。
除了經濟訴求,也有人猜測,這項協議體現了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和伊朗的戰略考量。
對伊朗來說:這項協議一方面緩解了伊朗因被制裁導致能源貿易陷入停滯,進一步發生金融系統次生災害的嚴峻局面。另一方面,隨著伊朗出口石油使用人民幣結算,伊朗能夠使用這些人民幣向中國大量采購工業產品、民用消費品,用以改善國內的民生。經濟最怕流動性出現問題,而現在伊朗迎來了盤活局面的機會。
對中國而言: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更關鍵的是,伊朗會是中國未來解決能源危機的一個重要支點。從地緣分布上看,東南亞及南美的石油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極度依賴安全的國際航運條件。伊朗卻與中國同屬一個陸緣關系,中間只隔著一個巴基斯坦。從政治格局上看,中東許多產油國雖然是中國的老伙伴,卻大多也駐有美國軍事力量,這些國家在關鍵時刻的立場是相對不可控的。相比之下,伊朗的地位也就凸顯出來了。
這份協議是覆蓋未來25年的一份長期性協定,它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多少錢、多少能源的力度,更是一個長期而堅定的決心,是中國經營中東友好國家關系的長策。
中東之問
王毅的伊朗之行,是其出訪中東六國的重要一站。此前,他已到訪沙特、土耳其;此后,他還要前往阿聯酋、巴林、阿曼。
“這次訪問選擇的國家很有意義,體現了中國在中東的外交是對所有民族國家平等、平衡的外交。”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指出,王毅既去伊朗也訪沙特,盡管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關系不睦,但中國與它們的關系都很友好,而不是拉一派打一派。這體現了中國一直秉持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也說明中國在中東“朋友圈”的廣泛。
2月18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地標建筑自由塔上演燈光秀,為中國抗擊疫情加油。
值得一提的是,王毅在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談時提到,現在是時候認真反思外部干涉給地區形勢造成的惡果,攜手探尋維護地區長治久安的有效途徑了。為此,中方還提出了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關于中東向何處去,習近平主席已經有過多次闡述。中方的答案是,中東問題的根源在于發展不足、治理不善,因此必須從發展中找辦法。
過去一段時間,正是美國利用中東國家內部局勢不穩進行外部干預、挑動地緣政治博弈,讓地區國家淪為犧牲品,攪得地區局勢一片狼藉。疫情期間,當地兩大經濟支柱石油和旅游遭遇重創。
后疫情時代,中東怎么走?
要想實現地區和平穩定,就需要通過幫助中東國家發展,引導它們實現地區治理,達到它們所期盼的和平和穩定的局面。這也是中國近年來中東外交的著重點和發力點。
中國更多的是促進合作互利共贏,比如和海灣國家的自貿區談判已進行了好多年、在北京舉辦中東安全論壇等。中國希望通過貢獻自己的智慧,促進當地的發展和治理,從而來實現地區穩定、和平與安全。
關注【企界】,及時獲取企業、港口、航運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