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看經濟形勢,首先看基本面
國家統計局信息顯示,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3%,第一產業增加值11332億元,同比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92623億元,同比增長24.4%;第三產業增加值145355億元,兩年平均增長4.7%。
一方面,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3%,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一季度環比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5.0%,表明我國經濟穩定恢復。
看經濟形勢,不僅看總量,更要看結構
從多年經驗看,總量正常不意味著結構沒有問題,而總量好壞取決于結構情況,結構分析才是正確判斷經濟形勢的關鍵所在。
觀察一季度數據,工業快速增長同時,升級的腳步也在加快。
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9%、31.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7%、12.3%;再如,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微型計算機設備,集成電路同比增速均超過60%,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9%。
一季度,服務業穩定恢復,1-2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5.0%、47.8%,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4%、11.5%。
受年初局部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租賃及商務服務、居民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回升至景氣區間。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9%,連續兩個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不同的經濟結構,蘊含不同的發展潛力。一季度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不僅表明發展勢頭強勁,更表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力正在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質量效益越來越高。
看經濟形勢,不僅看數據之“形”,更要把握發展之“勢”
觀察一季度經濟運行,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制造業增勢良好,服務業恢復性增長,市場預期向好,市場銷售逐步改善,網上零售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貨物進出口增勢明顯,貿易結構繼續改善,居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好于城鎮居民收入,一個個漂亮數據,連在一起就是多條向上曲線,充分說明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勢頭更好。
經濟數據是經濟運行內在規律的外在表現。只有由表及里、綜合研判,辯證地分析和研究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環境、條件、現狀和趨勢,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看到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看到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氣質,進一步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