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記者在長江江蘇段看到,蒹葭蒼蒼、鷗鷺齊翔的美好場景又回來了,大船小船停靠有序,連江豚也成群出現,頻頻“打卡”,為如今的美好長江環境點贊。
這只是江蘇省水上過駁整治后的一個縮影。
長江江蘇段是黃金水道中的“鉆石航道”,承載著長江貨運量的70%,約占全國水上貨運總量的15%。然而,長江江蘇段卻留下了一個難啃的“硬骨頭”,長江水上過駁行業發展無序,對長江行洪、船舶通航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飲用水安全等方面都有較大影響。
對此,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政府一聲令下,自2017年起,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聯合江蘇各省市、各部門開展了為期3年的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專項整治工作。僅僅7個月時間,長江江蘇段超過50%的浮吊已被清理出過駁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和總量留下344艘浮吊。2020年12月7日,江蘇省政府全面啟動水上過駁取締行動,至2021年1月31日,沿江八市340多艘浮吊全部完成處置,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作業浮吊實現徹底清零。
據統計,2017年至今,長江江蘇段累計處置浮吊700艘,釋放通航水域面積9.81平方公里。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好轉,2020年等級事故數量與2017年相比降低55.6%。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全面停止后,按照“邊完善、邊提升、邊規范”要求,江蘇省著力挖潛,碼頭砂石吞吐量日均約85萬噸,最高峰達120萬噸,砂石市場總體平穩。
有種決心堅定不移
2020年12月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作業取締工作方案》,方案明確了“2020年12月20日零時起,撤銷、關停長江江蘇段設置的水上臨時過駁作業區,取締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作業”的工作目標。
浮吊取締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難,確保按期完成交通運輸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商定的全面取締長江江蘇段水上過駁作業整治目標,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事實上,浮吊取締行動是一場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作戰行動”。整治工作如箭在弦,方案迅速下發到政府部門及各家單位。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以及全省各“參戰”單位紛紛表態:“全力以赴完成浮吊取締工作!”交通、海事、航道、公安等部門第一時間走訪浮吊,認真落實取締方案,一切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各地方政府部門也聞令而動,成立小組、調研摸排、印發方案、發布通告、政策宣傳、掛圖作戰……他們創新工作方法,制作浮吊駛離、拆解簡易流程圖,讓浮吊所有人看得明白、材料提交得準確;他們時刻為民著想,做好各項手續的辦理工作,無縫銜接,力求各項手續齊全后一次性辦結;他們牢記安全第一,督促浮吊開展開航前檢查,各地海事竭力維護全程駛離安全。
“快馬加鞭的速度”令人驚嘆。南通市率先垂范,天生港水上臨時過駁作業區管理公司主動配合政府取締工作,于2020年12月14日第一個關停過駁作業區,并在12月20日前完成全部過駁浮吊處置。無錫市充分發揮過駁管理公司、拆船企業作用,細化政策宣傳和創新工作方法,在2021年1月10日前第一個實現了設區市范圍內原過駁區準入浮吊處置清零的目標,創造了“無錫經驗”。張家港市為了推動轄區的浮吊清零,面對轄區復雜的情況,四個常委親自參與,監察部門協調配合,制定多種預案,多措并舉,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鎮江市行政區劃內浮吊數量全省最多,過駁區范圍全省最廣,取締任務全省最重。為此,鎮江市整治辦積極做好輿論宣傳、政策引導、分流指引、應急預控等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取締任務。
據不完全統計,在浮吊取締階段,由沿江八市政府牽頭,交通(港口)、海事、長航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和安全維穩行動850余艘次,共出動執法船艇10500余艘次,執法車輛 5100余臺次,執法人員20000余人次,整治期間未發生一起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上訪事件。
有種合力團結一心
浮吊清零,不僅需要堅定不移的決心,還需要做到團結一致。
“浮吊清理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馬不停蹄走完浮吊清理現場后,江蘇海事局局長朱汝明信心十足:“我們之所以能將浮吊清理,靠的是各部門的通力配合。”
全方位動員,凝聚取締工作合力。在省整治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沿江各市立即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海事、交通部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長航公安、航道、水利等單位分管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始終堅持“全省一盤棋”,團結合作、合力攻堅,取締工作推進有序、執行有力。
江陰市主動邀請南京、常州、泰州、揚州等四地整治辦建立四市整治辦聯絡微信,及時通報浮吊選擇拆解、駛離意向,以便為浮吊業主辦理相關手續,加強與江陰公安水上派出所、特警、120、藍天救援隊等相關部門聯系,在抓好過駁取締的前提下,加強與拆解船廠溝通,制定拆解獎勵政策,切實為浮吊業主提供最大支持。
蘇州市工作專班先后駐點常熟,張家港,太倉,建立起水上過駁長效管理機制,防止非法過駁反彈。海事、公安、生態環境、交通、應急等相關部門建立聯防聯管機制,嚴厲查處水上非法過駁作業行為。
再厚的堅冰在陽光照耀下也會融化。沿江各市、各部門紛紛調兵遣將,組成一個個小分隊,訪企業、走碼頭、上船頭,公開談、個別談、私下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點對點的立體宣傳和對母親河的忠誠守護也深深感染了過駁區內的浮吊業主,他們的心態也從最初的不理解,甚至強烈抵觸慢慢變為理解、配合,甚至大力支持。
浮吊處置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來不得半點含糊,簽約、撤離……每一個環節都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堅持陽光操作,得到了百姓的嘖嘖稱贊。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浮吊清理行大道,自然才能獲得百姓的支持。
有種執行軍令如山
如果說堅定決心和團結一心是過駁戰役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那么嚴格監管則多了一份對水上安全有序的保障。
近日,記者來到泰州港港務有限公司碼頭,一走進碼頭就感受到井然有序的氛圍,一艘1萬噸散貨船正在靠港,船員自覺將垃圾依次分類放進相應垃圾桶中,并等待碼頭管理人員接收垃圾和油污水,為船舶插上岸電。防塵網將砂石圍得嚴嚴密密,有效控制作業產生的揚塵。
在海事部門的嚴格監管下,港口碼頭充分落實安全防污主體責任。泰州港港務有限公司不斷承擔起始發港船舶管理工作,還配合海事部門嚴格打擊船舶超載行為,所有船舶不敢“越雷池一步”。
南京、揚州、常州市對拒不履行承諾的浮吊,安排專班人員至集中看管水域現場辦公。同時,組織海事、航道、交通、公安、水利等部門,劃定臨時集中停泊水域,設置臨時安全設施和標志,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停泊浮吊的監控,落實監管力量對停泊浮吊進行看管,杜絕浮吊擅自駛離停泊區。
嚴厲打擊過駁浮吊和水上非法過駁作業行為。海事、交通、公安、航道等執法力量聯防聯控建立打擊過駁浮吊和非法過駁作業的機制,積極為打擊過駁浮吊和非法過駁作業提供有力執法保障,對阻撓或抗拒執法、妨礙公務及涉黑涉惡等行為,依法采取處置措施。
持續強化在外省水域江蘇籍浮吊的船籍港管理。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持續推動在外省水域的本市籍過駁浮吊將船籍港變更至外省,對不愿變更的,要求過駁浮吊實際所有人簽訂不得返回江蘇省水域的承諾。對未簽訂承諾的過駁浮吊,相關船舶檢驗機構應停止為其提供船舶檢驗服務。
此外,江蘇海事局不斷推動轄區涉砂碼頭單位主動簽訂不為內河涉海運輸船舶、無合法砂石來源證明、無AIS軌跡證據等船舶裝卸作業的《信用承諾書》,并接受主管部門的信用管理措施。積極推進內河船涉海運輸違法行為的信用管理,對發現的涉海運輸內河船違法行為,及時按規定將存在違法失信行為的從業單位、人員和船舶納入黃、黑名單管理,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
有種管理智慧高效
要取得過駁整治的決定性勝利不光要“合縱”“嚴管”,江蘇海事局、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不斷創新,在實際管理中傾注智慧。
在泰州港,水上過駁點取締以后,解決2000萬噸砂石集散點消納的問題成了鞏固勝利成果的關鍵,對此,海事和交通部門主動上門指導,碼頭“自我革命”,投入了170多萬對港口進行疏浚,增加港口靠泊能力和貨場,不僅增強了900萬噸砂石的年通過能力,獲得了高質量和穩定的客源,大中型內河船靠泊數量大幅度增長,事故率大幅度下降。
“航道上的浮吊清走了,我們在福北水道行船不用再提心吊膽了。”船員小李感慨道。
以靖江新民拆船碼頭為例,過駁取締前有2個過駁區,總共有38條浮吊,這座碼頭夾在兩個過駁區之間,水域環境復雜,很多船舶停泊在碼頭前,加上福北水道狹窄,船只經常發生險情。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泰州海事在取消焦港過臨時駁區浮吊的同時,劃定出一片長2400米,寬400米的水域,為船舶停靠在靖江新民拆船碼頭騰出了空間,這些船舶現在停靠在“水上停車場”內,可直接劃江而過到碼頭作業,碼頭效益翻了一倍。
近日,長江江蘇段“砂石碼頭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充分發揮“智慧”+“信用”雙輪驅動效能,通過系統各個模塊的配合使用,將砂石船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監管涵蓋其中,切實通過海事信息化手段構建“大船、碼頭、小船”和“船舶、港口、貨主”三位一體的信用管理鏈,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促進砂石市場的高效管理。
有種機制長效久治
“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調研,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目前我們正在做好浮吊取締收尾工作,加快規劃和建設規模化、專業化的砂石碼頭,盡快出臺長效管理機制。我們密切跟蹤沿江砂石碼頭接卸情況,時刻關注砂石市場供求變化和價格波動。”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黨組書記陸永泉說。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發改委、水利等部門推動砂石供應轉型發展,深入調研沿江建筑市場對砂石需求,出臺《江蘇省沿江砂石碼頭布局方案》,協調地方政府加快推進20家砂石碼頭建設。取締工作開展前,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海事局深入研究制定了砂石應急保供預案。創新思路,強化擔當,按照“邊完善、邊提升、邊規范”原則,完善現有碼頭安全環保措施,嚴格規范砂石保供碼頭作業行為,大力提升既有碼頭砂石作業和保供能力。
源頭管控,嚴防回流。為全力做好長江江蘇段過駁作業取締后續工作,江蘇省嚴控新造過駁浮吊登記檢驗發證,確保江蘇籍浮吊“只減不增”。強化省界水域及通江河口、閘口管控,嚴防過駁浮吊回流長江江蘇段。堅持水上過駁取締與砂石市場保供“兩手抓”,將取締工作對砂石市場的影響降到最低。按照“邊完善、邊提升、邊規范”要求,抓緊提升岸基能力,積極組織現有碼頭落實安全環保措施,大力提升既有碼頭砂石作業和保供能力,保障砂石市場供應,穩定砂石銷售價格。
長江大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江蘇省將抓緊構建替代原過駁浮吊的應急搶險水上力量,持續推動專業化、現代化砂石碼頭建設,建立健全防范非法過駁反彈的長效機制,著力打造“大船—碼頭—小船”“船舶—港口—貨主”安全管理責任鏈,探索建立沿江各港口砂石運輸調度平臺,持續提升江蘇港口航運高質量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