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關鍵之年。近期,上海、海南、浙江等多地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施工圖浮現,數萬億元項目將上馬,鐵路與軌道交通建設熱度不減,機場等海空樞紐投資力度也將加大。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綜合交通運輸實現了由“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歷史性轉變,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不過,面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服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仍存在質量不優、效率不高、韌性不強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在此之下,綜合交通運輸全面提速“補短板”。今年2月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十四五”是重要窗口期,各地陸續敲定相關“施工圖”。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召開《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廣西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35年)》評審會,提出謀劃好廣西“綜合立體交通一張網”,力爭完成“十四五”綜合交通建設投資1.5萬億元建設目標任務,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發布的《海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明確,到2025年,力爭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五年累計突破2200億元。浙江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產企對接推介會上的信息也顯示,目前浙江全省綜合交通產業總產出超2.5萬億元,“十四五”期間將實施2萬億元綜合交通投資,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三個“1小時交通圈”。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歐國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交通強國建設的初始之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很多地方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一些關鍵項目上給予了比較大的投入。從交通強國建設和碳減排等各方面的要求來看,鐵路與軌道交通仍然是很多地方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建設重點。對于一些城市尤其是城市群的發展而言,加強四網融合能夠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的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