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將深化服務貿易擴大開放,積極爭取試點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根據《規劃》,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將加快建設新型國際貿易示范區、全面提升航運樞紐服務輻射能級、推動建立更加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全球保稅研發和制造產業新高地、努力構建數字化轉型示范區。
到2025年,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各項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在202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經濟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經濟增速在全國綜合保稅區處于領先地位,總量規模躋身全國綜合保稅區前列,形成開放特征明顯、產業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殊綜合保稅區。
其中,新型國際貿易示范區方面,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將建設離岸貿易創新實踐區,推動建設有色金屬、鐵礦石、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離岸交易和服務平臺,開展有色金屬轉手交易和國際油氣跨境直采,建立海外一手資源商與國內采購商直接交易通道。
同時,特殊綜合保稅區還將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深化服務貿易擴大開放,除爭取試點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外,還將積極擴大信息技術、商務服務、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文化等服務出口規模;聚焦軟件服務外包、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不斷推動服務要素自由流動;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研究跨境電商新模式,建設跨境電商營運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出口試點,提升“買全球、賣全球”能力等。
在提升航運樞紐服務輻射能級方面,《規劃》指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將依托政策優勢,以國際中轉集拼、國際船舶登記功能和制度創新為抓手,推進航運航空物流、港口配套服務、高端航運服務等產業集群發展。具體包括:優化洋山國際航運服務體系,試點實施與國際接軌的船舶登記管理制度,促進航運要素集聚;探索在對等原則下允許洋山港登記的國際航行船舶開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等。
在更加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規劃》提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將深化金融制度創新,進行更大范圍的壓力測試,試點更加自由便利的金融政策。包括提升離岸金融服務能力,支持具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為離岸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提供賬戶開立、結算、清算、托管等服務,辦理全功能型的“跨境資金池”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拓展倉單質押融資、期貨期權、基差貿易、價格保險、利率互換等創新金融產品,逐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洋山國際價格”等。
當天,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還與上海百聯物貿、上海有色網金屬交易中心簽署了《共建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有色金屬現貨市場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大宗商品離岸市場、保稅市場、完稅市場于一體的貿易中心和定價中心,發揮價格、平臺、研發、現貨市場影響力等行業優勢,完善和促進臨港新片區的大宗商品離岸、在岸市場發展,未來有望實現每年新增商品銷售總額規模3000-6000億元。
“洋山國際中轉集拼服務中心”也同日啟動,支持上港集團(600018)在洋山口岸區內打造洋山國際中轉集拼服務中心,為進口分撥與國際中轉、出口集拼貨物提供便利化監管運營環境,實現近、遠洋航線直接在口岸分撥,減少國際中轉貨物物流運作時效及成本,吸引更多國際貨物至洋山港進行中轉集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