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港歷史淵源深厚,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美譽的江門,在利用外資方面具有天然的獨特優勢,“平均每5個港人就有1個祖籍江門”,一句民間俗語,道出了江港兩地的濃濃血脈親情。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深中通道、黃茅??绾Mǖ兰涌旖ㄔO,江門區位、腹地廣闊等優勢將被激發出來,與香港聯系將更加密切,兩地合作空間將更加廣闊。以李錦記、維達紙業為代表的港資企業與江門早早結緣,在僑鄉大地扎根發展,成長為全球知名企業。
風起大灣區,奮楫揚帆逐浪行。
如今,越來越多的港資企業、香港年輕人選擇來江門發展,正在續寫大灣區新的創業創新故事。
維達紙業扎根僑鄉,不斷做大做強。
經貿往來之“熱” 折射合作之“深”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港澳與內地聯系日益緊密。1995年,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錦記”)成立,在江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各種醬料產品年產量達70萬噸以上,成為李錦記集團旗下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2020年稅收貢獻超3億元,成為當地港資企業實現大發展的典型代表之一。
從地緣相近到經貿互利,江港合作一脈相承,新故事仍在續寫。
“江門有著很好的區位條件。”在寶豪塑膠五金制品(江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江學武眼中,江門扎實的工業基礎、良好的外貿環境,以及日益凸顯的區位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2006年,由香港寶豪實業公司100%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寶豪塑膠五金制品(江門)有限公司成立,彼時,生產車間只有20多臺注塑機,如今已具有了年產塑膠產品6萬噸的能力,擁有各種生產設備近4000臺。去年該企業生產總值達9億元,產品全部出口到美國、加拿大。
據統計,目前江門累計批準設立港資企業7291家,占全市外資項目總量的70%,主要集中在五金機械、紡織服裝、電子電器、批發零售、塑料制品和房地產等行業。
江港經貿往來之“熱”,折射出兩地合作之“深”。
近年來,江門旅游發展迅速,江港兩地旅游業交流更加頻繁。江門市積極探索創建省級旅游綜合改革示范區,與香港旅游發展局開展“一程多站”線路合作,聯合開發國際市場,促進江門“中國國際旅游特色目的地”建設;以開平碉樓與村落和臺山海上絲綢之路“兩個遺產”聯合香港到海外開拓市場……
灣區逐浪,乘風而上
風起大灣區,潮涌珠江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了江門作為重要節點城市的定位,并對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經濟區、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推進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春風,江門市把港澳的發展需求和自身的優勢、資源、條件結合起來,積極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發揮獨特的僑資源優勢,不斷拓寬江港產業合作空間。
近年來,江門市不斷加強與香港政界、商界交流。江門市與香港貿易發展局簽署了《江門香港聯合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備忘錄》,通過建立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江港兩地經貿合作。同時,江門市全面加強與港澳公共服務政策對接,推進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以小切口帶動大變化。江門市深化商事登記跨境“離岸受理”,港資企業可通過“離岸受理”方式落戶江門;江門市在全省率先實現301個政務服務事項灣區通辦、超百個涉企便民事項港澳跨境通辦……
隨著營商環境的逐步優化,江門越來越成為香港創業者向往的一片熱土。德昌電機(江門)有限公司、世茂集團等著名港資企業均到江門投資。
2017年,計劃總投資約30億元的德昌電機產業城項目落戶江門,該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供地、當年動工”。隨著車間新生產線相繼投入生產,德昌電機(江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潤強對屬地政府的政務服務不吝贊美之詞。如今,德昌電機(江門)有限公司34條馬達裝配生產線投入生產,年產值達到4.9億元,預計項目整體達產后,年產值將超100億元,年稅收貢獻超2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江門市陸續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了江門發展的決心,也讓更多港澳企業堅定了扎根江門發展的決心。去年,寶豪塑膠五金制品(江門)有限公司在新會“黃金十條”政策獎勵下,獲得200萬元的扶持資金,極大鼓舞了企業在江門發展的信心。
科技創新引領,合作打開發展“新大門”
創新是引領未來發展的第一動力,步入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江港兩地正朝著更深更廣的合作邁進。
通過科技研發,把新會柑肉“變廢為寶”,廣東新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寶堂”)推出新會陳皮酵素產品,打開了新會柑綜合利用的一扇大門?!拔覀兇蛟炝艘粋€集中醫、中藥、食品、益生菌、農業、化學、檢測等多專業多領域范疇于一體的科研平臺,推動新會陳皮向大健康產業和循環經濟方向發展?!毙聦毺枚麻L陳柏忠說。
“政府對我們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不論是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還是在拓展市場等方面,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陳柏忠介紹,目前該公司在香港有很多代理商,下一步將借助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平臺的優勢,打開更多銷路,同時也在大灣區背景下進一步加深兩地的合作聯系。
創新激發發展活力的“熱景”,如今在僑鄉大地上不斷上演。
2016年,維達紙業(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達”)與股東Essity集團合作在江門市建設成立維達研發和創新中心,主要服務于亞洲衛生用紙及個人護理用品的研發,為銷售提供市場調研、研發、成果轉化等專業服務,這也是國內生活衛生用品行業的第一個研發中心?!罢诩夹g扶持、搭建平臺、政策支持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未來我們將立足于創新,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加強與港澳科研方面的合作,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企業更大的發展?!本S達董事長張健說。
孵化平臺助力,為江港合作注入“新活力”
隨著國內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成為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基本模式。2017年,29歲的香港青年梁凱斌來到江門,與江門市邑青科技有限公司一起追逐自己的“創業夢”?!敖T有很多符合我們條件的人才,未來香港和江門在科技創新、校企合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绷簞P斌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江港兩地合作不斷密切,他對在江門的發展更有信心。
如今,江門市邑青科技有限公司與許多承載著港澳青年“創業夢”的企業一樣,在省級“粵港澳科技企業孵化器”珠西創谷“逐夢”。“香港在高端研發、金融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江門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通,隨著江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選擇到江門創業。”珠西創谷(江門)科技園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振富說。
2019年,源于一次特別的“邂逅”,在江門市積極引進下,65歲的廖國強帶著項目來到江門,致力于在江門打造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公益平臺?!敖T有很好的包容性,發展潛力大,疫情期間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很多,讓我看到了這里不斷向好的營商環境,我希望能用我多年的經驗,讓江門的中小微企業走上數字化道路。”廖國強表示,接下來他將建立全新的服務團隊,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為滿足香港創業者的需求,江門市通過珠西創谷等孵化平臺,吸引粵港澳臺及海外高科技企業進駐,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創客空間,為中小企業提供孵化器,為成熟企業提供加速器等服務,為江港合作也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珠西創谷入駐企業130多家,總入駐率達95%,港澳臺(海外)青年創業的企業占在孵企業43%,在孵及待進駐的港澳臺企業超過50家,園區的港澳臺人才超過100人,引進約50多名碩士博士人才,截至2020年,園區企業總產值累計達6.1億元。
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征程上,江港兩地正朝著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闊步而行,年輕一代接過“接力棒”,攜手寫下“灣區故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