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日前組織開展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公布了管理標桿企業、標桿項目和標桿模式(簡稱“三個標桿”)名單,促進國有企業不斷強化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推動與世界一流對標、加快向世界一流邁進。
具備三個特點
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歷經企業申報、專家評審、征求意見等環節,最終確定的“三個標桿”包含200家標桿企業、100個標桿項目和10個標桿模式。其中,中央企業143家標桿企業、81個標桿項目和9個標桿模式,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中57家標桿企業、19個標桿項目和1個標桿模式。
據國資委企業改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遴選出的“三個標桿”主要具備三個特點:
一是代表性強。“三個標桿”不僅體現企業集團的最高管理水平,而且在同行業、本領域都具有較強影響力,管理能力突出、社會認可度高。
二是覆蓋面廣。入選企業或項目共涵蓋了92家中央企業和36個地方國資委。
三是涉及領域多。絕大多數為集團二級及以下的實體企業,既充分體現了國有重點企業的管理實踐,也包含了一批充分運用現代前沿管理理論和手段的新業態、新模式,匯聚了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八個管理領域的典型經驗,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標桿企業管理特點鮮明,能夠聚焦重點領域進行創新突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麗華認為,標桿企業管理水平領先,管理體系和方法可以作為在同行業或同地區的成功范例。
標桿項目管理理念先進,制度體系完善,充分體現企業獨特管理優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各項基礎保障。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焦豪表示,標桿項目基于企業管理的實際問題,結合世界一流企業的實踐經驗,勇于突破傳統管理方式方法,有效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問題。
標桿模式在長期管理實踐基礎上,探索形成一套方法科學、技術領先、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對所在行業、領域或區域發揮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王繼承表示,標桿模式植根于企業改革的現實場景,在直面挑戰中突破創新、不斷迭代、沉淀升華,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積極響應和回答國企改革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給出了極具特色的企業思考和參考范式。
發揮優秀企業示范帶動作用
為什么要推出“三個標桿”?國資委表示,在國有重點企業開展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是國務院國資委深入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部署,進一步發揮優秀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領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
2020年6月13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印發的《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國有重點企業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部分國有重點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今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通知明確提出,按照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總體安排,自2021年至2022年底,按照選育結合、適時評估、動態調整的基本原則,分層分類總結提煉管理提升成功經驗,創建管理標桿企業、標桿項目和標桿模式。
國資委有關領導表示,下一步,將與各中央企業、各地國資委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全程督促指導,并對入選企業、項目及模式適時開展評估評價,重點指導和推動“三個標桿”相關企業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充分體現新時代國有企業特點的優秀管理品牌。
圖片來源:中國寶武、中國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