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出臺。《規劃》提出的“‘十四五’重點任務”中提到將“建設智慧綠色、世界一流的國際海港樞紐”。
建設國際領先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規劃》提出,建設國際領先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成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新增3個集裝箱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50萬標準箱,有序推進東疆港區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保障北方地區能源供應,建成大港港區北京燃氣LNG、中石化天津LNG二期等項目。建成大沽口港區糧油6、7號碼頭,海工裝備制造碼頭工程一期等,為先進裝備制造、汽車、化工、糧油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建成北疆港區海嘉汽車滾裝碼頭,支持滾裝運輸擴大規模。建成天津港北航道及相關水域疏浚提升工程,推進建設大沽沙航道提升、錨地浚深擴容等項目,規劃研究大港港區第二航道建設,滿足大型船舶航行、停靠、錨泊需求。推動綜合服務碼頭區建設,研究規劃天津港新納泥區,滿足各港區航道、碼頭建設運營維護需要。
實施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范工程
《規劃》提出,實施天津港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范工程。實施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改造,大幅提高集裝箱大型裝卸設備自動化水平。建設智能生產操作系統,實施基于智能化集裝箱碼頭的生產操作系統一體化升級改造。打造5G技術應用和港口自動駕駛示范區,研發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控制系統、智能堆場車道控制系統、智能車路協同系統,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規模化應用達到50輛以上。升級改造港口云數據中心,深化港口全媒體客服系統應用,建設運行天津關港集疏港智慧平臺,促進鐵路、港口、航運、第三方物流等各方深度合作。拓展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協同平臺應用,推行電子運單、網上結算等互聯網服務,持續優化港口作業單證“無紙化”、全程服務“一站式”流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國際領先的港口智能管控中心。
建成“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
《規劃》提出,落實推動天津港加快“公轉鐵”、“散改集”和海鐵聯運發展政策措施,推廣鐘擺式、甩掛運輸等運輸模式,建成“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國家和我市“雙碳”工作交通運輸領域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加強非道路移動污染源治理,新增、更換大型港口作業機械、水平運輸設備等優先使用電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提高低排放港口作業機械比例。推進港口裝卸、運輸、倉儲等關鍵環節升級改造,實現智能抑塵環保系統覆蓋天津港煤碼頭。
《規劃》提出,構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集裝箱運輸網絡,重點拓展“一帶一路”國際集裝箱航線,加密至東南亞、歐洲、美國、地中海等地區航班,發展雙向對流的中日、中韓海運快線,強化津冀港口間干支聯動,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打造東北亞集裝箱轉運中心。提升服務腹地能力,優化內陸營銷網絡,構建貫通“三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腹地運輸網絡,擴大中歐班列國際海鐵聯運規模。到2025年,航線數量增加至135條,內陸物流網絡覆蓋國內15個省份。
優化港口經營許可事項辦理流程
《規劃》提出,優化港口經營許可事項辦理流程,逐步推行普通貨物港口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簡化一體化通關流程,推廣進口“兩步申報”和“提前申報”通關模式,打造“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的“集疏港智慧平臺+區塊鏈”新模式,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功能覆蓋海運和貿易全鏈條,推動運輸和通關便利化、一體化。優化裝卸作業流程,壓縮港外停泊時間,增加船舶作業線,港口作業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立健全公平、透明、合理的口岸服務收費體系,強化“陽光價格”示范作用,調整優化港口收費目錄,堅決清理不合理的口岸服務收費體系,進一步降低企業港口綜合物流成本。到2025年,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在全球具有明顯競爭力,港口大型干線集裝箱船舶平均在泊船時效率達到150箱/小時。
打造北方國際航運融資中心
《規劃》提出,支持跨境融資租賃做大做強,發展特色航運保險業務,打造北方國際航運融資中心。探索建立北方國際航運交易市場。研究實施以天津港為樞紐的啟運港退稅、中轉集拼、保稅燃供等政策。打造中國北方國際郵輪旅游中心,支持“郵輪旅游+”發展,積極開辟郵輪始發航線,提升郵輪碼頭綜合服務功能和口岸通關環境,以郵輪物資及免稅商品船供業務為突破口,加快開展東疆郵輪物資配送業務,壯大郵輪物流產業規模。拓展船舶保稅業務,支持開展船舶保稅維修業務,鼓勵船舶維修保稅倉儲與保稅維修聯動,支持區域性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供應基地建設。支持港口后方關聯產業發展,依托北疆、東疆、大沽口港區,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依托大沽口港區,打造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和糧油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依托大港港區,打造世界一流的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石化產業聚集區;高沙嶺港區預留集裝箱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