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4時許,3個載有32噸無紡布、PVC薄膜的集裝箱在南海九江碼頭通關后裝上駁船,隨后運抵深圳蛇口港直接裝入國際航行船舶出口海外。這標志著佛山南海九江港在前期對接以南沙港為樞紐港的“灣區一港通”改革后,疊加啟動與深圳蛇口港之間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聯動發展,佛山地區企業進出口迎來全面提速的利好。
佛山海關所屬南海辦事處關員對首批南海九江與蛇口組合港貨物出口
新通關模式大大提升物流效率
南海九江港地處西江主航道,年出口貨運量約250萬噸,主要服務佛山南海及周邊地區的生產型企業、貿易公司、貨運代理,當地小家電、陶瓷、家具、鋼材、機械設備等制造業在國內享有盛名,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因由于航道水深不足,大型國際貨輪無法直接駛入碼頭裝卸,九江港以往近四成出口貨物通過珠江內河駁船運至深圳的海港,辦完海關轉關手續后才能裝上國際航行船舶發運。
此次“組合港”項目的啟用,相當于把位于深圳的海港延伸到珠江內河。新的通關模式下,進出口企業在南海九江出口貨物時,轉關手續精簡為“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出口貨物在九江碼頭完成通關手續,可以直接通過駁船運至深圳蛇口港并裝上國際航行船舶。
“以往我們需要分別在佛山、深圳兩地辦理海關通關手續,現在僅需在九江報關,貨物運抵蛇口就可以直接登上國際航行船舶,為企業節省了至少一天時間,也不需要再到蛇口進行倉儲和二次裝卸,實實在在便利了企業?!狈鹕绞心虾1氐酶o紡布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王玉梅女士認為,這種新的通關模式不但提升了物流效率,還降低了企業國際物流成本。企業還得以更好地掌握國際航行船舶的船期,預訂好出口貨物的艙位。
據測算,南海九江與深圳蛇口的“組合港”項目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出口貨物從南海九江港到蛇口港區完成離境,采用傳統轉關模式一般需5-7天完成,現在大部分可縮短至1-2天,企業綜合物流成本可降低30%。貨物流轉加速,碼頭場地和集裝箱周轉效率也進一步提高。
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不論是去年我們對接南沙港開展的‘灣區一港通’改革,還是現在實施的‘組合港’項目,本質都是依托海關監管模式改革創新和信息化系統有效監管,優化貨物進出口流程,實現大灣區城市間港口的物流協同和無縫銜接,在功能組合、船舶裝卸、數據協同、港口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大灣區港口通關一體化和智能化監管。”廣州海關所屬佛山海關駐南海辦事處副主任吳云表示。
據介紹,為全力幫扶進出口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廣州海關與廣州港集團強化關港合作,推出以南沙港為樞紐港、珠江沿江內河碼頭為支線港的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通關組合新模式“灣區一港通”,2020年7月在佛山南海試運行,目前已在廣東省內廣州、佛山、肇慶、云浮、中山等5個地市的10個內河碼頭推廣應用。“灣區一港通”模式下,不同地區、不同關區的沿江港口,通過與南沙樞紐港共享港口代碼,實現了進出口貨物在港口之間的自由調撥流轉,對簡化通關手續、提升通關效率、加強港口聯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等改革顯著提高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物流服務質量,有利于保障灣區國際供應鏈順暢穩定,是海關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支持大灣區發展建設的重要舉措。接下來,廣州海關還將繼續加大與其他直屬海關的跨關區合作力度,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通關便利化水平,助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廣東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務廣東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林琳 通訊員 關悅;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廖雪明 通訊員 關悅;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